编者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特约撰稿 缥缈
很多市场投资者都困惑:现在的盘面是怎么啦?
自“6.24行情”以来,有这么多重大利好,大资金进去很多,只大涨两天半;调整的时间却很长,两个多月了,现在刚刚企稳反弹,结果又是调整。
其实,目前的行情,我的感觉,是自去年国庆与中秋“双节”就开始寻求筑底的,进场护盘的资金采用先砸后洗、反复夯实的手法。其进场点位大致是1766点一带,此后缩量向下压盘,一直到1346点,然后缓慢地反复推高到1600点,最后借“6.24”政策利好在1730点一带与后续资金换筹出场。
在这段时间内,由于期间曾有过三次大的脉冲震荡,包括三至四次政策利多因素的助力:去年10月23日、今年1月31日、3月11日以及6月24日,所以,在资金很少的情况下,参与筑底的部分资金,整体羸利大约可以达到20%,这应该是“6.24行情”当天出场的部分机构的底牌。
知道这一点,我们对前期进场与出场(大致相当)的资金,就能有个大体的判断;对于大盘的底部构造,包括目前的浪型,也能有个大体的判断。
“6.24行情”,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政策资金以外的其它主力资金的二次进场、做多。由于市场不等人,于是行情从一开始就显得比较粗糙。其主要的问题是,“6.24行情”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大家到现在也都没有想清楚。
中国股市在此之前,很多严重的问题已经出现,一些大的资金链条已经发生了断裂;很多中小机构也已经绷紧张力。“6.24”的政策,本来是足以发动一波大级别的行情的,但是,进场的资金的实力却被这些背景问题所消耗,没有留足后续力量。以至于“前驱有功,后援无继”,场内机构现在是“守成”,谁还有心情和力量给别人抬轿子!
所以,部分券商与机构在“6.24行情”的当天,出现了多空互换的对冲行为,而当日的多方显然是代表了政策的导向,当日的空方又全是政策呵护、同时也呵护政策的市场主流,以此来判断,就可以知道此后相当一段时间之内,市场已经不会再次形成比较强大的做空的新的机构。那么,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理解,在今后:市场持续做多的愿望,一定会大于持续做空的愿望(严格地说,其实我国市场中从来没有合理的空头!),而做空的能量,在一段时间之后,终会消耗完结。
这个现状是复杂的,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因此,几乎可以断言,此后的大盘走势,也将以一种复杂的形态完成它的涨跌。尽管主基调是强势,但走势却会出现以平衡市为主打的局面。
比如本周,大盘股出现强势调整,大盘也并不能下跌,机会有,陷阱也有,但是都无足轻重。
掌握了大的方向,我们的操作就会有一些把握。
另外,本周作为“6.24行情”的多方,以南方、鹏华、易方达、富国、大成、博时、华夏等基金公司旗下共33只基金,都公布了半年报,而此前长盛、融通和银华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半年报也已公布。这些报表,值得大家深入研究。我们从这33份半年报可以发现,基金在6.24行情之后,对下半年行情判断已经大体趋于一致:普遍谨慎地看多后市。
他们的基本分析如何呢?我们看到,大多数基金经理们认为,影响中国证券市场中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上市公司业绩和政策因素,而资金面和技术面对证券市场的短期走势起主要作用。
其中,宏观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被认为是支持证券市场下半年走好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的基金的基本面分析认为,上半年GDP增幅达7.8%,比多数人的预期要好一些,宏观经济形势可以维持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从政策面的角度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停止国有股减持的决定,这是管理层继出台降息、降税、降佣、新股二级市场配售以后的又一重大利好举措,这意味着导致去年以来股市下跌的很重要的政策因素已经消除。同时,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通知》,它是对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引发问题的一种修正,对市场也构成实质性的利好支撑。
至于资金面方面,有些基金与机构也进行了预测,今后可能出台的政策会从资金面上支持股市进一步向好。在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商业保险和社保资金、私募基金等)的政策作用下,储蓄资金有望逐步分流进入证券市场,同时有条件地开放国内证券市场等政策也将对国内证券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不过,短期之内,由于上市公司业绩难以大幅提升,这将成为股市在今年下半年难以持续走高的最大障碍。另外,前期市场下跌也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也使投资者、特别是多方更趋谨慎,而问题的解决和投资信心的恢复都需要时间。
综合各方面因素,场内多方普遍谨慎地看好后市,认为今年下半年很可能是一个平衡市,短期内下跌和上涨的空间都不会太大。与此对应,投资机构在操作上,也会适时调整其操作,应该是以分散投资、波段策略为主。
此外,也有基金经理在总结今年上半年的操作得失时表示,对“6.24行情”的把握已经成为影响上半年基金业绩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并表示将加强对政策面的研究。
我们感觉,下半年的市场投资思维,主要还是在平衡与稳定中赚取差价,其中,可以预期的新政策不会很多,所以本期股市论语,说《公冶长》知仁。
鲁国的孟氏急需用人,到孔夫子的门下访求能够治理国家的贤才。孟武子先是看中了子路,问孔夫子说:子路做到了“仁”吗?孔夫子说:我不知道。子路这个人,在“千乘之国,可使治赋也,不知其仁也。”孟武子又看中了冉求,问:冉求这个人,做到了“仁”了吗?孔夫子说:冉求这个人,在“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以使为宰也,不知其仁”。孟武子又问:那么公西子华呢?孔夫子说:公西赤这个人,可以办外交,“束带立于朝,不知其仁也”。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知仁,孔学是有比较高的评价的。一般的才能,均不能称之为仁,而仁也是一种为人的道德与品性,是不能与才能与学识进行比较的。在古代已经失传的兵书《三略》之中,有一句经常被人引用的话,曰:“不让仁者理财”。作为军事常识,这也是兵家的基本战略之一。对此,孔学本身并没有具体的分析,但是从后人韩非的著作《五蠹》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韩非子对孔学在这方面的理性批判。
我们知道,在古代,理军既是理财,无财无以养军,所以,韩非子曾经列举了“不使仁者理财”的大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国家的法治与知仁这两个概念。古人的法,并不同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法,而是以什么方式来实行君权的方法,而孔夫子的“知仁”,以韩非子的归纳,共有十多项可能发生的弊端。后人把这些都归之于“为富不仁说”。分析这些“情理之外,法理之内”的行为,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借鉴。
按照司马迁的说法,“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其实说的也是孔学在理财与强国方面是不行的。那么,为什么古人还要说“半部《论语》安天下,半部《论语》治太平”呢?如今,对于孔学研究也很盛行,如香港自治行政政府是“以儒治港”,党中央也多次提出过“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等等;而本栏最近两年以来,更以《论语》的一些行政思想研究股市政策,屡有奇中。
要解释这个问题,则要说到儒学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这是有关后人尊崇儒学的一次很大的辩言,进行这次辩论的是子思的学生孟子。孟子辩白了儒家的大道,在于民生,“一俸一禄,民脂民膏”。而生民是国家之本,是行政之本,所以,“不让仁者理财”,是强调仁者需要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不能站在百姓的对立面理财,才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孟子认为: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儒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蒌》上)。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如果心安理得地看着别人处于危险之中却不去救助,而且还利用别人的灾难从中获利,把足以亡国败家的事当着有趣的事来追求,这样的人,不可以向他进言。如果他听得进别人的进言,那么怎么会发生许多亡国、败家的事呢?这是“不使仁者理财”的本意。
孟子说:从前有小孩子唱歌:沧浪的水清亮呀,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混浊呀,可以洗我的鞋子。所以孔子曾经这样说过:水清就可以洗缨,水浊就只能洗脚,这都是水本身的状态决定的。对人来说,这是内因决定外因,自己不尊重自己,人家才不尊重你的。理财也是一样,否则“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太甲》说:先天造成的罪孽还可以逃避,自己作的孽,逃也逃不掉,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学对于与民有利的事,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而儒学“仁”的观念,包括理财的观念,说深了离不开“爱民”这两个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炒股呢,也要想到我们其实也离不开市场与投资者,也要有道。把握这一条,就可以知道市场的根本是什么。
而我们认为,这就是孟子所谓“政存三异(政、法、言),道在七丝(微小的地方)”、“百姓是天下之父母”的道理所在!
“仁”之大义,孟子捧为“道”的精华(与《老》、《庄》的道,有所不同,只计民生,不涉自然),传习一千多年。
当历史到了唐宋,这一条已经普及到了在所有的官衙中立碑勒铭,让官吏以此治理天下,史称“戒石铭”。其中的主要意思是:“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国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
这也就是说,国家的一切,来自爱民,“赋舆”、“军国”、赏罚用度、官之俸禄,都来自百姓的富足,来自君主的仁政。目前,国内相当的机构都可以感觉到行情难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我们建议也可以考虑一下“不使仁者理财”这种古人的思路,不要把理财的思路,摆到市场的对立面上。理解投资,理解市场,才能走出当前的短期困局。
事实上,如我们前期所引用的资料,截至2002年5月底,118家证券公司净资产额为917亿元,不良资产却高达460亿元,不良资产率超过50%。仅就数据而言,中国证券业的状况非常严峻。而在2001年度对87家证券公司的审计中,审计意见不干净的占55.17%,其中带解释性说明的占14.94%、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占12.64%,无法表示意见的有1家。
舆论在关注投资机构问题的同时,也不自觉地引导着其它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于市场的种种看法。我们注意到,一些评论人士已经有意无意地直接把股市的问题跟其它一些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联系在了一起,甚至认为股市治理不好了,是积重难返了。而股市的投机性也几乎成了一些社会矛盾的根源。这些言论,无疑使目前的市场机构的担心有了某种依据。
但是,我们认为,这显然不是政府建立及呵护中国股市的本意。
因为自去年大盘走软之后,市场已经进行了相当深入的反思,作为对社会各种质疑的回应,这也是史无前例的。但是,没有谁能说清,对一个新兴市场来说,市场什么样子才是合理的,规范的,并没有能够明确地界定哪些市场行为可以算违规,而哪些行为可以视为允许。而为市场和诸多机构所诟病的多重标准的问题,也一直缺乏正面的回答。
我们发现,尽管股市正在越来越规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是越来越巨大,尽管许多国有企业正在股市的支持下走向根本性的好转,但今后还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问题是,上市公司只是市场化的一个结果,却绝对不是企业唯一的存在形式;现代企业制度更不是只靠股市来建立的。虽然有数据显示,相当多的上市企业比较规范,但是,这和国企改革本身,也是两个概念。我们感觉那些以上市为唯一依据、有意无意地强化股市融资功能的社会群体,已经走向了股市的背面,而对于尚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来说,不是“一股就灵”,而投资的机会应该来自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更多根源于发展机会的选择上,创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和创业环境,为社会提供公平、分开、合理、合法的投资机会,才是最为对症的良药,而不是把更多的指责和口水泼在股市和市场机构的身上。
尊重那些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健全、发展做出过贡献,并且通过合法投资诚实致富的人,意味着中国股市的明天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承认。
因此,现在的盘面是很难的,这是可以理解的。当市况比较平衡,就更需要相信自己,那么,说到底“政策是纲”,只要多给市场一点时间,以修复缺乏诚信的市场,以重新恢复市场的活跃。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是何等的智慧啊!
现在我很想把这种应变的、愉悦的心情传染给大家,以这种心态持股待长,想不赚钱也难!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2@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