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视点:提前量情结何其浓
黄湘源
股市流行提前量,资产重组行情的提前量情结更其浓重。别的不说,最近风靡一时的深圳本地股重组行情显然就是一个典型的提前量行情。以深宝恒重组为例,凤凰卫视收购其
股权事项至7月16日信息披露日尚未达成协议,而其股价却从本年初的5.4元启动,消息亮相前最高已冲上了14.2元,半年多时间最大涨幅160%、换手率186%。
重组行情提前量的朦胧美,一向为人赞不绝口。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某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走势青云直上,据猜测系朦胧重组传闻所致。然而,其内幕背景却讳莫如深,公司方面甚至声明“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经验告诉人们,此类澄清公告往往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欲盖弥彰。于是,公司越是澄清,股价就象火上浇油似的越蹿越高。前期一个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青岛国货即现在的健特生物。来自公司和控股股东、关联方面的告示从装聋作哑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巨人史玉柱的身影时隐时现,而其股价则义无反顾地一路冲天而起,令一切将信将疑的投资者追悔莫及。朦胧最大的好处是为提前量提供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某种意义上,朦胧又象是惹人想入非非的美女,又象是仪态万方蛇蝎心肠的美女蛇,美则不可方物,险则难以想像。
提前量通常都具有雷声大雨点小的特征。深圳本地股重组从来就是如此,到目前为止的情况似乎也还不能表明是否会出现例外。无可否认,深圳本地股重组行情炒得如火如荼,显然不是无风起浪,其背后都有重组预期在支撑,说不定什么时候还将有更多的深宝恒会披露新的重组信息。但蹊跷的是,那些目前股价被炒得愈高的股票,却愈是表现得格外谦虚。据深赛格和赛格三星近期的澄清公告,市场的“重组传闻”或“重组的重大进展”,对于它们还是未来时或未来进行时。来自另一家被视为本地股重组龙头的深宝安的消息也表明,其国有股份的转手游戏才是开始,区级国资公司刚刚从市级国资公司接手没多久,就又划转给了区内另一家国资公司。至于重组明星股深深房,不仅2001年每股收益亏损,而且2002年上半年预计仍将出现一定程度亏损,人们所寄望的重组却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关于另一家重组明星股深发展外资并购的传闻,也依然没有得到任何确凿的证实。
信息不对称是提前量的症结所在。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先知先觉的一小部分人不仅可以抢先抄底,而且始终掌握着随信息进展而调控行情的主动权。后知后觉者就只能亦步亦趋,稍有犹疑就会被中途甩下。但提前量的最大危险也就在于信息的不确定性。处在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的投资者不仅要冒高位追涨之险,一旦信息不实,或情势有变,还得蒙受高位被套的危险。在实质性重组八字未见一撇的情况下,市场对重组预期的疯狂炒作,居心何在?正在接受历史性审判的中科创业股价操纵案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这起股价操纵案启动之初,也是以重组的名义进行的。资本通过“重组+炒作”的模式,试图打造一个新型的财务工具,用股票市值的虚数来填补企业多年积累的巨额财务虚数,并把这种操作手法称之为“钱生钱”。利用重组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内幕交易、价格操纵,甚至包括利用股票抵押贷款炒股、透支炒股,已成为当前相当一些机构极为看重的生财之道。在这个问题上,机构参与上市公司重组的积极性和政府、企业的重组积极性,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前者爱的是虚拟的资产重组,并不是后者所爱的实质性重组。考虑到券商实际上正在成为深圳本地股重组方案的设计者或参与者,信息的不对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种难得的机遇:“让我先吸一口血”。
爱亦提前量,恨亦提前量。当前,深圳本地股重组也许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开放的国际形势、国有股退出的改革前景和特区的政策优势,使任何人都有正当的理由对深圳本地股重组寄予厚望,至少可以媲美当年的上海本地股重组。但深圳本地股重组行情事实上已经虚火太旺,泡沫过大,过分提前透支重组预期,是十分令人堪忧的。市场对虚拟重组的超前炒作极大地透支了实质性重组的效益预期,等到实质性重组正式启动的时候,其重组效应不是象充气过度的皮球,一炸就瘪;就是象榨干了汁的甘蔗,有渣无味。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