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与基金管理公司的藩篱,已经被打破。中资公司当然可以借助随之涌入的“外力”壮大与完善自己,人们怀疑的是:3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之后,中国券商与基金会不会被外资顺势吞并?
特约记者/张刚
6月3日,中国证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与《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两个《规则》将同时于7月1日起施行。这预示着,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向觊觎良久的外资打开了一道门缝。
对这则被外资认为是“双赢”的利好消息,中资券商及基金公司的反应却有些矛盾:能够为自己带来先进的管理机制及丰厚资金,当然高兴;然而,考虑到3年的保护期过后,他们却不得不重新掂量一番,赢家通吃的命运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
合作的动力
“外资参股券商及基金,是根据WTO的协议进行的。比如,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不超过33%,中国加入WTO三年内不得超过49%;外资持股比例或在外资参股的券商中,拥有的权益比例不得超过1/3,这都是根据WTO规则而定的。”对此,中国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副组长、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教授对中国《新闻周刊》如是说。
曹的观点很明确,境外券商拥有资金的优势、技术的优势、人员的优势及管理经验的优势,这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肯定有很大的促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券商与基金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周玉雄研究员,对曹凤歧的观点显然赞同,他对中国《新闻周刊》的说法是,“这是一个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对于提高中国券商与基金公司资本实力和管理水平,很有意义。加入WTO之后,券商和基金公司一直也有这样的考虑,它们本身有动力来做类似的事情。”周透露说,实际上,此前已有很多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与外资公司签订了合作意向。他所在的华安基金,即于2001年10月31日与JP摩根签署了合作意向;在两个规则出台后,“合作则可以进入实质化操作阶段”。
从中国证监会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视:包括法国百富勤、里昂证券、J.P.摩根等的多家外资证券机构,目前已在中国设立了70余家代表处。
6月4日,出差刚刚归来的法国里昂证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关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还没有见到这两个规则,但是,这肯定是对内资与外资都有好处的,因为双方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双赢。”对于中国而言,允许外资参股券商或基金公司,尤其是一件“通过开放换取技术的好事”。
关黎谈到,以前,因为没有类似的法规规章,中资与外资的谈判及合作,都没有依据可言;现在,双方都可以依照规则行事,不仅方向明确,也有了明确的步骤。
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12月21日,中国证监会曾公布过《境外机构参股、参与发起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此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关于外资参股券商的说法,在证券业同样由来已久;根据关黎的说法,证监会也就此发布过讨论稿。
“对于讨论稿,我们认为大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原来的讨论稿中有关于外资公司资金与员工人数的规定,我觉得这些细节的问题,中国证监会没有必要设置一些门槛。”关黎谈到,讨论稿设定的外资公司条件中,有关于员工不得少于50人的规定,“那么,30人的公司就一定不如50人的公司吗?我倒觉得,30人的公司可能比50人的公司做得还好。”
但是,对中资公司乐观地称“合作将马上进入实质性操作”,关黎则不予认可,“我估计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甚至是很长的时间。比如,内资、外资公司根据新的法规调整合作意向,将申请上报证监会,合作成立新公司的细节问题,以及内资、外资在新公司如何划分权限,双方的利益冲突怎样解决,以及人员如何配备等的问题,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磋商。特别是做投行业务,因为是一项精密的工作,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
中资的远虑
对于两个《规则》,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当然是控股权的问题。
《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对此的表述是: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1/3;境内股东中的内资证券公司,应当至少有1名的持股比例或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不低于1/3;内资证券公司变更为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后,应当至少有1名内资股东的持股比例不低于1/3。《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中的规定是:外资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超过33%,在我国加入WTO后3年内,该比例不超过49%。
两个规则之所以审慎地对股权问题作出规定,关黎虽然首先表示,“我个人觉得,33%已经算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了,在公司中的地位也比较重要。对此,我还是觉得比较满意的。”但是,她也没有遮掩外资意图扩大股权的心态,“股权越大,话语权也就越大,所以,外资公司当然希望股权越大越好,甚至是独资才好。”
中资券商与基金公司显然是无法与外资抗衡的。国海证券北京营业部副总经理陈纪元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谈到,“以前,中国的券商或者基金管理公司,一般都是国有独资,相对比较封闭;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则是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预兆。对于金融企业,中国一贯采取国有模式;如今,除了向民营企业有限度地放开外,还将逐步向外资开放。中国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之所以需要保护,是因为它们还比较年轻。中国股市重开不过12年,基金也不过1998年才推出的。”
中资券商及基金太显“年轻”的依据在于,截止2001年底,中国拥有51只基金,管理基金面值804亿元,管理基金资产809亿元;而2000年底,中国基金资产总值为847亿元,只有GDP的1%。截止2001年6月,中国的券商也不过101家。而由摩根银行与大通银行合并而成的J.P.摩根,总资产多达6680亿美元。
陈纪元的担心在于:如今,3年的保护期之内,监管层可以通过设定“游戏规则”给予中资公司“父爱”,但3年以后,外资就可以控股50%以上。届时,中资券商与基金公司能不能迅速壮大自己,与外资抗衡呢?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