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三只青蛙放出来,扑通扑通跳下水。在连续放出三只政策青蛙而不见市场溅起几多水花的情况下,恐怕连一向标榜不调控行情的中国证监会主席也难聊以自嘲。中国股市的市场化,究竟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政府明确表示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的方针不会改变的方针,对股市稳定发展期望之殷切溢于言表。据说管理层手里有好几张有力的牌,今年以来,已经连续打出了三张牌,民间戏称之为三只青蛙。
头一只青蛙是降息。据测算,2002年企业将因此次降息减少300多亿元的净利息支出。但对2001年上市公司业绩已成定局的下滑显然已经于事无补,因而对当前股市的加油作用并不明显。今年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第八次降息时,管理层似乎就已经有了降而不动的思想准备。曾有记者问人行行长戴相龙:如果降息不能奏效怎么办?戴行长说:我们还有其他措施。但尽管戴行长发出要动员8万亿银行储蓄进入股市的豪言壮语,一则毕竟过于不切实际,二则与此同时提出的“北水南调”反而产生了相反效应,致使降息的实际效果难及预想之万一。
第二只青蛙是降佣。刚刚在5月1日实施的佣金浮动制,按其本意,是要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促使券商通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来搞活交易,但手操价格决定权的券商不进反退,他们全然不顾自己在市场竞争力上越来越明显的短处,纷纷把功夫做在价格同盟上,这不仅令这次政策利好甫出娘胎就已经被扼杀在襁褓之中,给跃跃欲试的红五月行情浇了一瓢冷水,而且有垄断市场之嫌,显然有违此项政策出台的初衷。广大投资者为之大失所望,管理层恐怕也是大出意外。
这次姗姗来迟的第三只青蛙是恢复配售。按理说,市场对此项政策盼望已久,无疑应是近期最大的利好。可是,新政策才出台几天,市场就变了几次脸。用利好效应被提前消化,不足以解释投资者反映变化的实质,因为毕竟配售本质上并不是权益之计,就其题中应有之义,配售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同股票发行相伴相随,如果配售的恢复确实是利好,何在乎政策酝酿时间的长短?事实上,正是出于对该项政策长期稳定性的担忧,投资者才不得不对其中未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含糊穷追猛打,非要弄个清楚明白不可。投资者担心,由于新股发行方式的选择权操之于卖方之手,如果市场申购需求踊跃的话,配售究竟是在保证50%的比例的基础上让一让,还是干脆就得让路呢?投资者还担心,由于浮动比例的主动权也掌握卖方之手,如果政策意图被有意曲解,发行人和承销方故意选择政策下限的话,政策给投资者权益设置的利益空间将有可能在合法的名义下被压缩到最小的范围之内。那么,这项本来就相当有限的政策利好将未必能达到它的最佳利好效果。
利好一而再、再而三地没能产生应有的利好效应,不能不引起广大投资者的深思。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有利于造好股市,且政策意图希望股市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本来这是与投资者的愿望相一致的。但每次利好出来,股市实际上呈现的却是相背离的走势,投资者思想上也因此而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逆反心理。其中究竟是什么道理?这不能不从市场的政策定位上找一找原因。
首先,扩容的加速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局部利好。如今一应政策利好出台的目的,似乎无非是为了扩容。中国证监会主席近期关于十年内中国上市公司增加到3000家的预言言犹在耳,在包括增发新股在内几乎每天一家新股发行上市的情况下,区区利好效应如何抵消得了扩容的压力,岂不是大可置疑的么?
其次,国有股减持的阴影始终压制着市场的上行。近期投资者信心的挫伤主要来自不合理的国有股减持方案。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国有股减持无休无止地暂停并不是恢复投资者信心的根本解决办法,只要国有股减持一天没有更好的方案,投资者对什么样的利好都不可能真正动心。
其三,投资者权益有待真正成为重中之重。管理层嘴上说的是一套,事实上在许多事情上常常口不应心,政策天平总是有意无意地向卖方市场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作为买方的投资者来说,所谓政策的“公平”,不过是一种施舍。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