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湘源
问题股现象是2001年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今,2001年报均已露面,人们惊讶地发现,“问题股”问题依然,“蛇尾巴”尾巴犹在。
蓝田股份,曾经是著名的绩优股,该公司自1996年上市至1999年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
长,2000年后净利润仍达到43162.86万元,每股收益0.97元。人们早就疑窦丛生:蓝田的鱼塘莫非养的是纯金的鱼?蓝田的鸭子莫非下的是纯金的蛋?蓝田的2001年报虽然报亏8034.96万元,且对以前年度净利润追溯调整97822.24万元,股东权益一下子就减少了22.25亿元,但由于司法调查仍在进行,注册会计师无法取得充分的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故对该公司年报拒绝出具审计意见。也就是说,蓝田依旧是问题股。
对于东方电子的年报,我们也只能用“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八个字来评价。10亿元,一个普通投资者难以想象的股票市场资本所得收益,被东方电子用4年的时间装进了主营业务收入里,借以支持其高昂的股价,支撑其利润高速增长的神话。现在,泡沫在监管部门的调查中破灭了。该公司虽然将近几年炒股所得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挂到其他应付款项中,并据此对相关会计科目进行了追溯调整,但正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所指出:由于中国证监会的调查结果尚未披露,且与上述收入相关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返还仍列示在公司利润表相关项目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此处理是否得当和到位,显然是有很大疑问的。
郑百文2001年度382万元净利润,显然完全是会计处理上精心设计的结果。有关部门认为: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并未发生实质性转移,重组没有实质完成。因此,公司对2001年度财务报告中所涉及的相关会计事项进行调整,将公司向百文集团出售重大资产中产生的3808.653868万元营业外收入暂不予以确认,转入递延收益科目核算。郑百文2001年度的盈利被彻底否决,出现高达34265702.14元的巨额亏损。但是此次亏损,非但并未导致一年宽限期已经结束的郑百文终止上市,郑百文反而以资产重组受阻为借口提出延长9个月宽限期的申请,并得到批准。
银广夏在子公司天津广夏2000年度和以前年度银行对账单及1998年度以前会计记录已经灭失的情况下,造成有关成本及费用在不同年度的划分缺乏足够的原始凭证,2000年度及1999年度利润无法确认,同时公司在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按持续经营假设编制2001年报,注册会计师对此均持保留意见。
除了以上著名的问题股依然是问题股以外,2001年还留下了一条又粗又长的“蛇尾巴”。高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的巨亏公司不仅在亏损金额上而且在数量之多上大大打破了历史记录,而且大多演出了“年亏季盈”的变脸闹剧。许多亏损公司宁愿今天玩命似的猛亏一下,以便明年账面上可以漂亮地扭亏为盈。一家年报巨亏季报大盈的上市公司在其年报中谈到,“增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使公司先巨亏后扭亏经营压力得到充分释放,财务状况得到改善”。这里,一语道破了“先亏后盈“的天机。确实,只要业绩报告依然存在会计选择的余地,那么,对于某些既缺乏业绩底气又缺乏诚信勇气的上市公司来说,不亏白不亏,不假白不假。虽然有关证交所已经表示对此类现象的关注,但毋庸讳言,它至少说明到目前为止的会计规范显然还远未到可以庆功的时候。即使2001年报业绩的变脸,说得好听一点,不妨叫做挤出水分,对于今后的进入规范未尝不是好事,但这里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好事对于2002年来说,不是没有代价的,毕竟它得为这条又粗又长的“蛇尾巴”解毒消肿才行。否则,谁能说将来不会产生新的问题股呢?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
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
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Jafei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