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肖建军
2001年报披露基本结束以后,关于年报最多的议论就是两市业绩的分化,出现所谓的“沪强深弱”,其依据就是深市公司去年平均业绩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只及沪市公司的34.1%和28.1%,其实这一论点几乎毫无道理!实际上两市上市公司业绩既不像深市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差,也不像沪市显示的那样好,总体水平或者说真实的水平应该在两者之间。
第一,沪市由于近年来上市的大盘股如中国石化、宝钢股份、招商银行等都是业绩相对较好的,保证了沪市整体业绩的统计结果没有出现较大的滑坡,即使如此,平均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分别较2000年还是下降了19.63%、11.96%,因此沪市真实的情况应该比统计结果要差许多。如果有心人做一个有必要扣除以后纵向可比性更强的统计,相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二,深市上市公司的数据由于没有新上市的情况,照理说应该具有较大的可比性,但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统计结果夸大了深市业绩滑坡的真实情况:一是一些“蓄意的”巨额亏损的影响,为什么说“蓄势”呢?因为部分巨额亏损的出现,完全是某些公司管理层眼看业绩滑坡以后恶意利用新会计政策的结果。他们在一次亏个够以后,无疑也减轻了包袱,真正的目的是为以后“扭亏”创造条件。巨亏后轻易扭亏的现象已经在深市上市公司中出现多个例证。二是去年股市暴跌中深市出现了不少问题严重的问题股,主要的问题都是业绩造假,因此在2001年报表中将以前隐藏的问题都一次性进行了清理,导致大量的业绩“滑坡”。因此深市2001年的业绩统计数据应该是特殊背景下的特例,不具有代表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深市上市公司总体业绩有极大可能出现“恢复性增长”。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深沪上市公司2001年的业绩表现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是随着管理层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与监管,尤其是对财务报表的规范措施,将使得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逐步走向真实可靠,但迄今为止的情况还不够理想,还有为数不少的上市公司报表如何处置,完全根据二级市场炒做的需要而定,因此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不应该根据公司业绩情况决定是否投资,有时甚至应反其道而行之。
其次,谁都知道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可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是逐年滑坡,这对于上市公司是社会经济中较为优秀的部分的说法无疑是个挑战,这也对吸引投资者和储蓄资金入市形成障碍。上市公司的业绩不佳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该如何解决,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它决定了我们的股市到底能否内在地走强,而不是靠政策推动和刺激。
第三,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做”报表的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尤其是利用亏损做文章,或者为保牌,或者为炒做。这些公司管理层对业绩报告“翻云覆手”的做法必须加以严惩,否则证券交易的“三公”就无从谈起,对大多数处于信息劣势的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