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军
第一,媒体披露上市公司专项检查将在5月进行,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将联合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对全国上市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工作。检查的重点是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行为是否规范,是否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据介绍,监管部门希望通过此次检查,促进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促进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年初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要求:控股股东要对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不得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其特殊地位谋取额外利益,准则同时明确提出,董事负有诚信和勤勉义务。
第二,在"公司治理与诚信责任----《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国际研讨会"上,周小川表示,证监会对那些违反诚信,而且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将加大治理力度,情节严重的予以行政处罚并公开曝光,触犯刑律的将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证监会将建立董事、监事、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的诚信档案。对违反诚信的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交易所将按照上市规则对其任职资格做出限制。对违反诚信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证监会在受理其报送的材料时将考虑其诚信记录,以增加其违反诚信的成本。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管理层对于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清楚,监管与规范的决心也不小,关键是能否达到预期或应有的效果呢?
首先,诚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行政处罚手段和法律手段作为保证,仍然难以对那些心存侥幸的上市公司及管理者起到足够的监督作用。比如去年以来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清理资金占用问题,也是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的,许多公司的大股东都承诺一定足额还清,但认真检查一下还款合同,要么是拖它个三五年,要么就是用一些不知质量如何的烂资产抵偿充数。如此做法如果也算是规范监管的成就,无疑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一种欺骗。
其次,诚信这一词,从去年股市大跌以后一下子成为社会生活的流行语,甚至今年的"3.15"主题都是"呼唤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上的制约和压力,对试图违规者无疑是一种监督。但是真正诚信的建立光靠"呼吁"、"呼唤"是无力的。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还是从制度、法律等方面加大对不诚信的惩罚力度,而不单是提高不诚信的成本。因为成本再高,如果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和收益,还是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我们就以近期管理层重点抓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为例。虽然管理层对所谓的信息预告制度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降低市场风险的效果非常看重,而且甚至要考虑将此纳入证券法修改的范围。但是我们不难从业绩预报制度实施以来上市公司不断出现的预告拖延、变脸等问题对业绩预告的效果感到怀疑。不客气地说,业绩预报对许多投资者来说,是将原本只有一次的年报风险变成了两次,而且风险也大为提高。投资者的损失显然不是上市公司所谓姿态性的道歉和管理层不关痛痒的批评或谴责可以挽回的,不知管理层为什么不对那些屡屡玩花招的上市公司痛下杀手,以警效尤?
中国证券市场最根本的问题也许可以归结为上市公司治理问题,而且上市公司治理的不规范从信息披露、股东行为、管理层诚信等众多方面都有尖锐的表现。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从不规范走向规范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考验管理层监管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准。我们希望管理层应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加强制度、法律监管的建设,不要太多做表面文章。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