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晓工作室
当有人愿意考虑,比如买下郦晓工作室的时候,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很显然,通常不是因为另一间企业的收入或者赢利来考虑企业间的购并,起码这不会是唯一的理由,否则购并企业很难支付溢价。其中的关键是,收购标的企业减少了购并企业对特定领域的渗透成本,也或者是避免了未来的一个不确定因素。
但是从一个类似独立的企业来认识问题,无疑生存是建立在,收入大于支出的前提下。经营本身是很普通的,从日常运营中获得赢利,获得现金流入。但是聪明人很快发现一个问题,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估所产生的差异非常巨大,这一差异背后所代表的创业资本利得,使从日常运营中获得赢利这一想法变得十分可笑。
现在企业面临的不再是一个目标,而是两个目标。一方面,经理人要照常运营企业,另一方面,又要增加在资本市场上的吸引力。这和经理人或者创业人个人认识无关,更不牵涉到道德层面。企业的经营目标本来就是使每股普通股最大化增值,并不一定局限于经营所得,不那么做,才有问题。换句话说,只要把钱挣到,不就行了吗。
这无疑是相互矛盾的,我们在某份杂志上的内容作一些调整,增加那么一些“顾客喜闻乐”见的东西,就会使发行数量上升,相应的期刊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也可能随之上生。但在其它方面则会有所削弱,这很可能偏离原先的经营方向,当然我们也很快会在当期损益表上发现这一点。
钱是一种图腾。为什么有些人很有钱,因为他们实际上的确是在发行钞票。我们任何人开出的一张借条,从逻辑上讲和纸币并无不同,关键是接受的人怎样理解。股票市场的故事完全是类似的,发行股票就是在印制钞票。有时候,市场愿意接受多一些的,有时候就只能是相对少一些的。这和你的朋友愿意借给你多少钱是一样的。这就是说,资本市场的支付能力在不断变化。
终于能够按买主的要求,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只是资本市场的支付能力可能消失了。此时买主是否依然存在都变得不再重要,意愿也不重要,因为价格体系变化了。
普及性的商业教科书,总是是表述这样一种观点,要更多着眼于长远。现实是,部分企业的确是在为“长远利益”,牺牲眼前利益。现金流问题虽然可能是低级趣味的,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当企业脱离收入,甚至于最初的企业方向,真的还有什么长期利益可言吗?
从投资者角度来认识,一种趋势,随后发生了转折,对企业是存在严重伤害的。企业必须从一条战线上撤回来,不那么做不行,因为现金流制约。原先形成的价值,也只能全额冲消掉了。裁员,也肯定是题中应有之意。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责任编辑:Jafei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