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恢复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消息传出来,各种各样的建议方案充斥报端。人们不由得为证监会担了几分心,不知能入其之耳的将是何种主张。日前,沪深证券交易所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测试用“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方案”,现在看来,管理层支持市场大发展和在新股发行中维护二级市场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权利这两个大问题的问题都已不大,投资者的疑虑基本上可以有所消除。但余下的问题虽小,处理得不好的话,影响依然不小。
口耳之学一向为人轻视。荀子曰:“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然而,自古以来,耳不旁听则失之于独断寡行,耳食不化则失之于死板教条,耳软心活难免偏听则暗,人云亦云,耳濡目染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之虞。种种迹象表明,证监会的耳皮子还是比较软的,而且不知是受接触范围的限制还是耳朵里装了定向接收器,证监会容易听进那些接轨啦、市场稳定器啦、利益最大化啦之类的话,因而出台的政策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迎合了某些利益团体的需要。比如对基金,不仅一开始就给喂偏饭,优惠配售取消以后还继续放纵其以赊帐方式超额认购新股;对券商推荐和承销新股的问题眼开眼闭,反而推出“绿鞋”制度为其大开方便之门。而对散户投资者则不免存有偏见,在涉及到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上时常发生对散户利益的不当忽略。2000年上半年试行的“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方案”,据说就是听说有六成投资者放弃申购而不声不响地取消了这个受到中小投资者普遍欢迎的措施。最近还有个CDR和双Q,似有让喝稀粥的替吃鱼翅的买单之嫌。人们感到奇怪的是,证监会在听取各方面意见的时后,为什么不深入听听中小投资者的意见。想必是按现有组织系统反映到证监会耳朵里的所谓民间的声音,其实主要是机构、券商以及比较接近官方的学者的意见,这就难怪有关政策措施总是倾向于大资金的多一些,倾向于散户的少一些/
投资者对政策倾向性的担心不是多余的,特别是在去年的国有股减持在罔顾投资者权益方面走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极端的情况下。尽管证监会后来广泛征集建设性方案,但由于听取意见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原来的那一套,先后形成的八个框架性方案依然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弊端。对此,周小川主席曾经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任何改革举措,只有在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权益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得以推进。”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也说:“任何政策举措的出台都要考虑中小投资者的承受能力,要使中小投资者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资获取一定的合理回报,这样的证券市场才具有生机和活力。”现在看来,错误和挫折的教训也使管理层变得比较的聪明起来,在政策天平上,投资者权益的砝码有可能变得重了一些。
沪深证券交易所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测试用“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方案”表明,某些代表机构利益的方案提出的提高参与配售的持股市值起点、以10万元市值作为配发申购号码单元的主张没有被采纳,这使得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了维护。同时,为了考虑公平,兼顾效率,关于限制基金参与配售的比例的主张也被否决,使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基金同样可以获得公平待遇。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有资格参与配售的只是A股的流通市值,不包括B股、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这对除A股投资者以外的其他参与主体并不构成利好影响。B股和A股,基金和股票,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唇亡齿寒,一项措施,如果光是激励了A股股票的投资者积极参与,导致B股及基金投资者的消极退却,从策略上来说,恐怕不能算是成功的或者说正确的。尤其是基金,在股票市场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基金应是相对稳定的避风港。发展基金,有利于吸纳广大投资者分散的资金进入股市。将基金投资者拒之于新股配售的门外,何异于堵塞资金通道,还谈什么鼓励8万亿储蓄投入股市?至于B股,当初对国内投资者开放有始无终,将一大批响应号召入市的投资者高位套牢,如今又将他们遗弃不顾,如此始乱终弃,岂不令人寒心?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有明训。新股恢复配售方案体现的公平效率原则,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有利于把新股恢复配售这件好事办好,更在于管理层立足点转变的开始。在事关投资者权益的问题上没有小事,只有真正时时处处把维护投资者权益放在重中之重,中国股市才有希望。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