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原创互动 > 国有股减持方案大讨论 > 正文

陈健敏:国有股减持新思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2月20日 14:40 新浪财经

  陈健敏

  看了证监会的阶段性成果和其他网友们的意见和设计的方案后,觉得设计减持新方案,或许应该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1,按宏观经济学中说:若想达到多个经济目标,则至少需要同样多的工具政策来看,
要想实现多赢,就需多管齐下。因此除了减持方案本身尽可能有助于实现多赢外,同时还应考虑同时实行一些配套方案来减轻减持冲击,而实现多赢。也就是说,即使减持新方案本身难以多赢,但若有配套方案弥补减持方案的缺陷,而最终使减持能够多赢,则也应是值得考虑的。(比如我就不但使方案本身有助于多赢,同时还设想了多项配套方案来保证多赢)。

  比如由政府同时出台长期性的重大利好政策对减持予以配合,使减持得以顺利进行:政府可考虑将下一步国企扭亏增盈的重点放在国有上市公司上。因为其业绩大增后,则可提高股市投资价值而吸引民间资金入市投资,推动股市上扬,及有助于减持的进行。同时这也可能起到启动民间投资,及利用股市的财富效应促进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回升的目的。而这是邮政,煤炭等行业性,非上市国企扭亏增盈后难以达到的效果。为此一方面或可像当初成立AMC收购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那样,成立专门机构筹资大规模地收购国有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当然现在政府难以筹到这笔资金,因此可以考虑用非上市国企等的优质资产大规模地置换国有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或者允诺以后用部份减持所得资金来收购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则通过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来增加其业绩(具体参考下述我的方案中的相关论述)而使国有上市公司能够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由于这是在股市不断规范,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望日益改善(如“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制定,独立董事开始大量设置,以及减持后有望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造成的问题等)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就有可能取得较好效果,不致像以前那样心血白费。这样一来,再加上其他必要政策的配合,则不但可能顺利稳妥地实现国有股减持,同时还有助于完成启动民间投资,促进消费而带动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目标,也有助于股市的长远发展,可谓一箭多雕。因此应是值得高层在实施减持计划时予以慎重考虑的。

  2,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问题,除了低价减持,差额补贴等会给国家造成较大损失的方式外,更应考虑在较高价减持的同时,通过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提高股市投资价值等等既有助于保护投资者长远利益,也有利于国家等的方式(如上所述)。这样才可能真正多赢。同时坚持高价减持也并不是意味着要国家与民争利,相反地是为了更全面,更长远地保护,增加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只有高价减持,才有可能筹得充足资金去弥补社保基金缺口,启动经济回升,改善上市公司业绩等等而使投资者不但在股市上的利益能够得到更长远的保护和增加,而且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利益也能得到保护和增加。比如股民中的下岗职工就可能因此有望增加就业岗位而实现再就业。

  3,要明确国有股减持的目的,并区分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若太注重次要目的我,而影响了主要目的的实现,那么应是不妥当的。比如此次减持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减持来筹措资金弥补社保基金缺口,以便改善居民预期,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而现在却为满足全流通下的多赢要求,不得不去寻求可能更加复杂,艰难的减持方案,不但影响了主要目的的实现,使社保基金迟迟得不到充实,同时更使股市低迷,反而影响了股民的消费,经济的回升。况且全流通真的就那么重要,值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全流通就真的能完全解决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保证提高其业绩,提高股市投资价值吗?有没有其他代价更小,效果更好的方案来解决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如我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新思路一文的论述的方案),现在是解决全流通问题的好时机吗?这些都应值得大家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因此新的减持方案或应先考虑能不能保证筹得资金,然后再考虑能不能稳妥地实现全流通。也就是说即使一些新方案不能保证实现全流通,但若能保证能稳妥地筹得资金也应可考虑先实行,再等时机去解决全流通问题,或者说新方案应可以放弃全流通即一部份国有股仍然不流通来换取稳妥地部份流通来筹得资金去充实社保基金等,同时也能相对地改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当然若有方案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的自然更好。

  而这样也或许能开拓一下大家设计减持新方案的思路吧?!

  同时,附上我设计的全套方案以供大家参考:

  主方案如下:

  筛选出“可以减持的国有股(包括新股中的国有股)”分批按市场化方式通过证券交易系统向投资者竞价拍卖,并在3年内暂不上市流通,同时政府予以贴息支持:即这几年内若公司分配的红利达不到国债利息水平,则由政府补贴之(只就这部份减持的国有股而言),就像政府以贴息来鼓励企业进行技改投资,及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或者说像以前通胀期间以保值储蓄来吸引居民储蓄那样。同时在这几年内投资者可凭相应股权参与公司的经营监督管理等等。3年后再分批上市流通,不再给予贴息,但同时这些投资者首次出售其认购的国有股时,若市价低于现在认购的价格,则由政府负责安排按原价保值回购,或进行差额补贴,而若市价高于现在认购的价格,则溢价收益全归投资者所有。售出后则随行就市,不再给于补贴,保值等。总之是使这些国有股有起码相当于国债的投资价值而吸引场外投资者认购。其中政府设好底价(即使不能为市价也宜为接近市价,如市价的90%;而不是接近净资产的低价,如折价50%以上)。同时政府将减持所得的资金除了用于补充社会保障基金外,将应同时抽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所减持公司的技改贴息支持,加强科教投入,改善公司外部发展环境,支持结构调整等等有助于提高公司效益(以保证较好的股息支付等),价值之用(当然也需同时在股市环境治理等上下功夫,否则到时效益大增,股价不升反跌就不太好了).从而既促进上市国企的发展壮大,同时也使到时民众等投资者能踊跃上市承接这些实际价值大为提高的国有股,及使这些投资者能愿意继续持有认购的国有股,而减轻政府实行此方案时的贴息,及到时回购,差额补贴等财政支出压力.至于所得资金应不应包括地方,部门所有,我觉得或可参考分税制原则,按目前隶属关系给予其一定的分成,关键是其对所得资金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的政策,确保使用效益,只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实际上所得资金归谁所有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当然相应地贴息及差额补贴责任也应要由其分担相应责任.

  方案的有关说明如下:

  1,可以减持的国有股主要是指超过国家相对控股需要的多余的国有股,相对控股需要内的国有股由政府明确表明仍是非流通股,不上市流通。即非全流通,而只是部份流通,以减轻大家对全流通下国有股流通数额太大的担忧。但同时对这些国有股按我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新思路”一文中的相关论述进行改造,以保证不因这些上市公司仍为国家控股而影响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而实际上,据其他许多专家的分析表明,简单的多元化,全流通,或者国家不再控股,也并不能保证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改善,更不要说提高业绩了。

  2,虽然按此方案减持的这些国有股三年内不能上市流通,但可允许投资者用其去质押融资,以满足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的需要,使其不致担心资金因此而被套牢,而能更有兴趣去认购这样减持的国有股。实际上,相当部份投资者在看到这套方案对股市的利好,股市上扬后,也会去质押融资入市投资的。那么股市资金就更有保证了,而为下述同步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等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另外由于这样减持的国有股不同于一般股票,那么质押贷款时或应参考国债,存单质押贷款办法而定,不应按现行股票质押贷款办法定(这样贷款比例可高些)。同时因为此种质押贷款风险较低,则利息或应少一些,以促进质押贷款。这样就同时有助于减少银行的存贷差,增加银行的效益了。

  3,而之所以不按净资产低价出售的原因是采取了这套贴息,保值回购方式及调整减持所得资金投向及我的其他配套方案后,这些国有股的实际价值有望大增;同时现在中央政府财政,债务负担那么重,同时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那些说现在宏观经济形势不错因此股市不应下跌的人,似乎有点睁眼说瞎话,因为虽然去年增长速度还在7%上,但经济一直是下滑的,物价也是不断下降的,没能走出通缩,这种经济状况怎么能算好?)。各方面都需较多资金支持,因此减持宜坚持按市价为基础进行较高价减持,以使有限的国有股能多变现些资金而发挥较大作用。为此关键是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使投资者愿按市场化价格认购,而不是简单地采取低价减持策略。而且就目前情况下看来,即使是采取低价减持方案,也会造成市场套利行为而致股市大跌,或者因要通过向原股东进行补贴来防止股市大跌,而使国家损失更大,所得资金更为有限的局面,而难以充分满足充实社保基金等需要,且会抽离股市资金,影响新股上市等等而难以多赢(这也是其他许多专家们的意见,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此也只有“采取此套方案或其他类似思路,吸引场外资金来承接高价减持的国有股才可能真正多赢”(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可谓是新减持方案设计的突破性新思路,希能大家能重视这一点)。

  4,至于新股全流通,这的确是不现实的。因此还是先按老办法发行,上市,以便与过去,及现行股市接轨,减少对现行股市的冲击。然后再视需要按此套方案减持为好。毕竟为了少数新股的全流通,而影响了巨大存量国有股的减持未免代价太大,得不偿失吧。?!

  5,分批减持,不只是为了减轻压力,更重要的是为了使用前些部份所得资金促进下一批国有股的增值,以便到时卖出好价格。同样这样相应公司的法人股,流通股价值也能同样提高,而有助于吸引资金入市而减轻减持对股市资金的压力。这或许也可作为设计其他分批减持方案之参考。

  6,同时部份法人股或也可按这套国有股减持方案进行减持。这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上市公司等若能通过高价减持的法人股而筹得较多资金而用于自身研发投入,技改投资等而能改善自身业绩的话,那么最终会有助于此套方案的成功而值得政府的支持(即对其准备减持的法人股也给于贴息,保值回购等承诺支持等)。(2)对于部份缺乏现金的上市公司来说,就可这样通过减持手中持有其他公司的法人股而筹得资金来按此套方案优先回购自身的国有股了。但不能注销。而是作为投资持有,或及作为解决期权制度股权来源,或作为企业股,分配岗位收益权而解决法人治理机制问题(具体参考我先前发给你们的“国企产权改革新思路”一文)。“这一条也应值得重视,因为这样做不但可合二为一地在解决法人股减持问题的同时解决相当部份国有股的减持问题,同时也有利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转变。”

  当然,为了减轻未来财政风险等,或应不能是所有法人股者这样减持。宜严格限定于符全上述要求的上市公司。其余法人股还是按下述方案中相关论述减持流通吧。而且考虑这样可减少现期法人股流通量,则也是有助于法人股流通问题的解决的。(为了这一点,或还可将下述法人股流通方案也改为分批分期上市流通为好。)

  而此方案的特点是:

  1,因这些国有股投资风险小(起码有相当于国债的价值),收益却可能更高,故可允许对投资安全性有较高要求但又想有机会得到较高收益的保险基金等增加投资资金来投资承接.而且允许保险基金以这种方式进行投资,进入股市,比起允许其通过证券投资基金等进入股市投资则能减轻其投资风险,增加收益,以更好地弥补其因降息而形成的利差损,并也有利国有股的顺利减持。而现在可入市投资的保险资金就已达300多亿了,按此来办则足以轻松筹到原方案今年200多亿的目标,而且这样减持的国有股有起码相当于国债的投资价值,因此也就应该考虑允许其扩大用于此的投资资金比例,即先允许其原规定不少于50%投资于国债的资金(约1000多亿)也可投资认购减持的国有股,到时再抛出套现回资金再认购国债等(因到时没了贴息,回购担保,风险就会增加了)。另外由于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长惊人,如上半年同比增幅达27.6%,为1022亿元,因而只此就能轻易达到原计划几年才能筹集的资金了。

  加上这样一来,就可向原将资金投资于国债和定期储蓄的稳健型投资者定向减持了,如允许其用持有的国债和定期储蓄来换购相应价值的国有股(因为这样减持的国有股投资风险小,而收益却可能更高,参考民众积极认购国债的热情,则其也应会积极换购这些国有股的,而政府则取得现金(国债可转卖于其他金融机构来换得现金)。这样就能更好地起到吸引民间资金投资的目的,同时可避免对现有股市资金的"抽吸"作用。而照现有储蓄水平等看,这类"稳健型"投资者拥有的资金是惊人的,也足以充分大规模减持的需要。

  而另外,或也可按此方法向海外投资者减持。因为一方面我国需要引进外资,及借助外资力量监管公司的经营管理等。但现在股市又难以完全向外资开放,即使设置中外合作基金来间接开放,在目前这种股市状态下也恐怕也难以吸引太多真正的外资。而按这样的方法减持,则这些国有股的投资价值就会大增,起码有相当于中央政府外债的价值。而参考我国政府外债在海外的受欢迎程度,则这样减持的国有股应会受广大海外投资者的欢迎认购的。而3年后,我国股市本来也应到了能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程度了,因此到时允许其现在认购的国有股上市流通,也就影响不大了。

  另外,还可向上市公司这样减持。因为从已公布的中报表明:2001年中报的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公司闲置资金数为3.11亿元(其中平均货币资金为2.78亿元,平均短期投资为3278万元),同比增长了43.32%,闲置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为17.96%,同比增长了24.98%(2000年中期上市公司平均每家公司闲置资金数为2.17亿元,占同期平均总资产的比重为14.37%)。分析表明:2001年中期沪深两市共有10家上市公司资金闲置数额超过了20亿元,其中闲置资金最多的高达38亿元之多。另据统计结果显示,1999年上市公司共在沪深两市募集资金773亿元,2000年募集资金数为1548.86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00.37%,而2001年前7个月募集资金数为742.31亿元。对比分析表明,随着上市公司在沪深两市筹集资金数量的增加,上市公司的资金闲置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虽然政府也已禁止其将这些闲置资金用于委托理财,但现在实业投资风险确也较大,投资收益难以保证,因此这样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造成一定影响,而影响股市的发展。而现在若能允许其用这些资金参与认购这样减持的国有股(尤为自身的国有股),则等于给了其一条稳妥的投资途径。而这对企业来说,也算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因为这样一来,一方面可直接得到认购投资收益而改善业绩。另一方面政府就会因此得到更多资金(即使拿一小部份来认购,则按其总数约有3000亿左右算,也能使财政得到近千亿的无偿巨款收入)而能用于改善企业外部消费市场,发展环境,减轻其负担(包括其控股母公司的遗留负担)等而能增加其盈利使之获利。还有这样当其认购的是自身的国有股时,则公司以后的效益一定程度上就与所认购的国有股的价值联系在一起了。有利于改善其经营动力去努力提高自身股份价值,以便到时上市流通后能以高于现行认购价出售而获利,而不是只得相当于国债的收益。

  当然这样就不必采用原方案那样在增发新股等时按10%的比例慢慢减持了,而可以拿出可以减持的国有股,大规模地向上述投资者等竞价拍卖,来筹措足够的资金用于补充社保基金缺口和启动经济回升等等了。

  2,这样的方案中的减持价格就与现在国有股的实际价值关系不大了,因此即使按较高的市价出售,对投资者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利益损害,况且按此方案来看这些国有股的预期投资价值也是会大增,使现行价格变得合理的。实际上,投资者以前之所以反对按市价减持,是其认为现在的国股内在价值不值这个价,而当采取之套方案后,这些国有股价值大为提高,那么投资者就应会考虑接受高价减持了的。另外,虽然这部份投资者能得到贴息等支持,但对现有股民来说,也会因为此方案使股市少了对减持的担忧,以及公司实际价值可望增加等等而得到好处,因此也算是比较公平的.而其中向保险公司定向减持的好处是,因现行保险公司也多为国有,因此减持的国有股对国家来说就好比是从左手交到右手,不必太担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从而就使定价能容易些,因为即使价格低了,保险公司收益多了,其也将是国有收益,况且其本来也是需要政府支持,以减少利差损,增加收益,化解经营风险,以应对入市后外国保险公司的挑战的。

  3,由于我国未来社会保障的根本出路是提高未来生产率,因为正如项部长所说的:养老基金来源主要靠企业,个人交纳的保险费等,所以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关键是要能使企业发展壮大,缴费能力增加,个人收入增加,及中央财政收入增加使补贴能力的增加.而这方案加其他配套措施能大大提高未来国企等的效益,效率,而能达到减持的效率要求的.而且,这套方案与众不同的是,减持所得资金越多,则对剩余国有股的增值支持作用越大,同时又是几年内不上市流通,那么就没了对股市的“抽血”作用,冲击,不至影响股市,而达到稳定目的.不像现有方案容易造成对股市的冲击,而影响后来国有股的减持价值及国有资产的整体价值.那么实际上也就可不必担心未来的保值回购,差额补贴等支出风险,因为到时,我国的经济及股市情况可能大为改善(起码到时开放式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及对外开放后外国投资资金能大为增加,而增强股市承接能力,以及那时股市就可能不像现在这样有那么多新股急于上市了,从而为集中精力解决国有股减持及这些国有股到时的上市流通了创造条件),那么就完全可以再次变现部份增值了的国有股(包括新股中的国有股)来满足补贴需要的(这也像国债中的借新债还旧债),或者直接“以股易股”,即以其余国有股来用于补贴,回购(这也是西方大公司兼并时常用的方法).而从另一角度说,即使真要巨额补贴,那么实际上也可将其当作另一种国债使用形式(即差额补贴部份当作政府现在向其借的,到时归还罢了)。但比起直接发国债来筹资补充社保基金r的国债形式(如上海王林的延后解决发行国债方案),则有不用列入债务预算,改善财政表面帐目的好处,及有可因此而能相对弱化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改善治理结构等好处。同时也给政府采取政策措施来尽可能地减少差额补贴数额的机会,不象国债的还本付息是"定死"的。因此这是财政部坚持市场价减持所应付也负担得起也愿意付的代价.

  4,还了上述好处外,而与其他一些减持方案相比之下我的方案的特点还有:

  (1),减持的速度快,可筹集的资金数额巨大;而能更快地解决一股独大问题等,及改善上市公司业绩,提高股市投资价值。

  (2),由于主要面向场外资金减持,则与其他主要在股市内减持的方案相比,就将减持对现有股市资金的抽吸造成的冲击减小到了最低程度,而不至因减持而影响了新股上市,增发,等等。相反地通过吸收场外资金参与减持,并且减持所得资金终有一部份注入社保基金进而用于证券投资而进入股市,那么实际上这套减持方案不但不会抽吸股市资金,反而会为股市增加新资金。这应是其他许多方案所难以办到的。而当现有股市投资者看到我的全套方案对股市的巨大利好后,绝不会再轻易抛股离市,而使股市大跌。相反地会继续持有,及入市抢购目前处于低价位的股票,以等以后上市公司业绩好转,股市上扬而获利。这样股市应能止跌回升,重新走上牛市之路的。而这不但对顺利减持有利,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也是有利的。而且还为”同步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法人股流通与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其不像国有股减持非要将套现所得资金用于补充社保基金不可。完全可以规定企业只能将变现法人股所得资金转投于其他股票,不得抽离股市。那么虽然部分股票价格会下跌,但另一部份股票价格会上升,而且实行此套方案后,因这些法股的价值也能大为增加,因此企业也应不会以太低价抛售,而投资者也可能会以较高价承接的。那么就总体大盘看,就不会下跌太多了。而这在操作技术上也不太难:如限定企业只能通过特别帐户进行法人股的出售和认购其他股票。而证监会等则可对这些特别帐户严密监控。同时应规定售出法人股取得资金后几天(如三天)内就应转购其他股票,否则若资金长期闲置在帐户上,就会对股市造成一定冲击。虽然这样在操作可能麻烦点,但若能因此而在避免对大盘冲击的同时解决掉法人股不能流通的问题,那么无疑也是值得的。同时由于法人股归企业所有,政府就不必对其流通时间等另作太多限制规定,还是企业自主决策吧。关键是要制定此项限制及下述政策避免对大盘的冲击。

  如为了更稳妥地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我们还可以规定,只有在按此套方案成功减持部份国有股,取得资金并部份注入社保基金可用于入市投资时,才是法人股的上市流通日。那么就可用社保投资资金入市投资股票来减轻法人股流通对大盘造成的压力。而若社保投资资金不够减轻法人股流通的压力,那么政府可考虑调用资金入市收购法人股,成为国有股,就按此套方案分步减持。

  当然这些措施应先告知投资者以减轻其对法人股流通的恐慌。而实际上若能成功实行此套国有股减持方案后,大部份的法人股的价值也会相应提高,那么企业应不太会在可流通后就全部变现,即使变现,投资者也会乐意承接部份的(当然部份没有成长性的可能没人承接,导致股价下跌,但这本身就是合理的,只要不影响大盘就不必要顾虑)。那么综上考虑,若能按此套方案成功减持国有股后,法人股流通问题也就能容易解决了,可谓一箭双雕。

  (3),这套方案对国家造成的损失较小,而投资者也能获利,不像其他一些方案这弥补投资者的损失而对国家造成的损失太大。

  5,而具体操作程序也较简单:

  (1),先由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筛选出首批市价总值约2000~3000亿可以减持的国有股准备出售。筛选原则或可为:现国有股权较多,远超过国家相对控股需要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同时成长性较好的等等。并预先公告大众减持的方式和彩此方案的理由好处之所在等等,择日减持,并应注意给出足够时间供投资者及时准备好资金,及到各证券营业所开户等,作好认购的准备。

  (2),在选取定的减持日,参考证券交易程序同时展开这些国有股的竞价拍卖。投资者可通过各证券交易所,营业所等展开认购。为简化起见,或可只给投资者三次竟价机会。前两次竟价后,由交易系统给出相关数据,如各股票的最高价,最低价及认购数额等等,以便投资者了解情况,展开下一次的竟价。最后以第三次竟价结果为依据,按价高者先得,同价时则由有优先权者(如原股东,保险基金及公司自身回购者等)先得等原则成交。其中为了保护国家相对控股权需要,也可限定各机构,个人的最高成交设购数额。

  成交后则展开过户,发给股东凭证等等工作,并对其作特别标记,以便区别于其他股票,限制其流通。

  (3),等完成这些工作,得到资金后,拿出一半注入社保基金,做好入市投资准备,及用另一半资金着手展开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上市公司业绩等等工作后,再选定时间宣布法人股上市流通,以解决法人股流通问题。及根据需要择日展开下一批的国有股减持。

  而这样利用现有证券交易系统完成减持任务,既简单方便,又有助于增加各证券营业所的收入,而弥补前其股市低迷造成的损失。

  总之,我想此方案是比较符合减持三大原则:稳定,公平,效率要求的.当然这可能不太符合常规,但目前的问题显然不是常规,普通做法所能解决的。因此也只能按中央的创新精神进行策略创新了。至于这套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如:

  1,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根据经验及有关理论,及其他许多专家的意见,简单的多元化对其并没有多大帮助,关键还是在于政府对其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分配制度的改革突破,因此我的方案因对投资者进行了贴息和回购担保而影响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性的缺陷就能得到弥补了,况且这样减持比现有方案也能更快地相对地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而形成的一些问题的。

  2,虽然因仍限制流通而对重组等等有影响,但比起前述好处来,这影响可能也就算不上什么了。况且也可考虑针对重组需要而补充制定允许重组时的流通交易的例外条款等措施来减轻这种影响的嘛。而等三年后上市流通就没有这种影响了。而且现有的一些全流通方案也是有一定的锁定期的。而差额补贴等问题,既然专家在阶段性成果能考虑允许差额补贴。那么也应允许三年后对投资者进行必要的补偿吧?而且那时比现在更有条件进行补偿。因此这两者都不应成为问题才对。

  3,由于我的方案能否完美成功的关键,一是能否确实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尤为按此减持国有股的上市公司;二是上市公司业绩改善,内在价值提升后,投资者到时是否真愿意继续持有或及认购到时上市流通的这些国有股,而使那时股市大盘不致下跌?而对这两者或许有人会担忧,怀疑。

  对此我认为,一:由于按此方案减持则能够筹得较多资金,因而不但能弥补社保基金缺口,而且会有余钱用于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的。况且将来必要时,政府还可以作为大股东(即使减持后政府也会保留相当股份以便保证控制权,而不可能全变现的。)还可以考虑调集一些优质资产(如未上市国企,海外上市国企的股权,资产等等)注入或置换按此减持的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以达到改善其业绩,内在价值的目的的。

  而另外经过近来进一步的论证,我对另外几个可以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刺激宏观经济回升的配套方案的可行性也越来越有把握了,而且其他一些相关设想也已日益成熟,自信必能使国企效益好转。虽然因篇幅所限,这里难以一一详说,但就我解决此问题显示的创造力,大家也应相信那些方案也会可行而有助于此套方案的完美成功的。因此无论如何,上市公司业绩是会有保证的。

  二:虽然以前的情况确是绩优股反而价低,遭受投资者的冷落。但就现在看,这种情况已有所改变,而且现在政府本来也正在作种种努力(这就不需要我一一列举了吧。)来改变这种情况,力求“让绩优股受到投资者追捧”,那么在政府的努力下,三年后,绩优股受追捧应会成为现实。而即便仍是资金市,则也会因此套方案也会增加入市资金(参考上文中相关论述),而能促进股市上升的。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也就不需太担心了。

  况且我也已在方案中针对最坏的情况预备了种种防备措施,因此这方案将来的风险应是较小的,而现在可得的收益,好处却是巨大的。虽然表面看这套方案操作是复杂了些,但无论是提高业绩,还是让绩优股受追捧这些事都本来就要政府去做,而且也已在做了,因此这套方案实际上也并没有给政府增加太多新麻烦,反而会有助于这些事的成功。所以无论有无其他更好的方案,至少这套方案应算是一个能真正达到多赢目标的方案了吧!?当然这其中或许也有我一时没想到的问题,但我还是希望此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设计减持新方案的新思路。或者作为过渡性方案先实行,以解社保基金缺口之燃眉之急等,以后再以更好方案解决全流通问题。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北向:野谈“国有股减持”
北大刘力:国有股减持的价格效应与流通股的“流通权”分析
网友刘玉如:减持与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
阳生:非流通股价值平衡流通法是打开全流通市场的金钥匙!
马年投资要关注四件事 国有股减持最值得关注
吴晓求:国有股减持与其力求双赢 不如大家都输一点
张谦:股市的症结与理念
刘东升:论股市的“还利”与“让利”
国有股减持方案大讨论专题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5折起大奖等着你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国际职业资格培训
   我们在这里相约
   美国强生玻璃贴膜
   北大国际旅行社
   笔记本低压超薄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微利机票哪里找
   天衣无缝帕兰朵
   买手机请到协亨
:国际长途0.33/分
   UTS管理硕士课程
:海尔春节送真情
   轻轻松松闹除夕
:波特曼保龄球休闲
   金九阳-数码专家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江铃入世旗开得胜
:做减肥,选婷丽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