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安
大概,建国以来,没有几件事情象"国有股减持"这样,有这般反响、这般敏感、这般慎重和这般迷茫!
如何"减持",经济学家和股票专家、官员和股民,众口莫一。前天,阶段性成果终于 出来了,有8个方案。孰优孰劣,或者"八大皆空",尚未定论。笔者不是官员或股民,算是一个利益超脱者,但对中国和国外股市却关注有加。在此,愿意以"第三者"身份的视界,提出对几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国有股减持是目前股市暴跌和大家讨论的起因。实际上,"减持"具有十分深远的价值。先从大的方面说起。
l高科技产业是中国的未来命脉。
中国要立于世界不败之林,必要条件是中国拥有核心竞争国力.
中国的国力取决于政治、军事和经济能力。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政治和军事也取决于经济国力,尤其是知识经济的实力。在现代新经济环境下,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如果不能在经济上在具有充分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一定不会在未来世界占据主动。而核心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取决于新经济的成分,人口数量巨大、单纯的土地面积、低质量的庞大数量、低档次的廉价,对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的贡献越来越小。中国现实的政治和军事现实,也迫切要求和依赖中国的经济在全球具有核心的竞争力。
新经济的准确定义比较难,但大致可以认为新经济的主要构成就是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主体由IT、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构成。这里说到的高科技和高科技产业等同对待。因为,高科技一定要产业化,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互动,才能持续不断地更新换代,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科技产业也一定要有充分的研发,才有真正的竞争力。跟踪和仿制是远远不够的。
先举一个例子说明美国对待新经济的策略和发展成效。
到了80年代初,日本的制造业给了美国极大的威胁。但是,美国及时地实施了新经济的发展战略,倾举国之力,包括竭尽所能,吸引全球的资金和人才,倾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奠定了现在美国高科技的全面霸主地位,一举扭转了美国的被动局面,不仅尽十几年风光无限,而且,未来几十年也是异常主动,发展空间极大。
美国的战略大体可以这样描述:
-极力发展高新技术和高新产品,创造和占领新兴市场。如路由器、操作系统等。美国的CPU和操作系统都占世界市场份额的90%以上。
-极力推广美国的品牌(现在世界名牌70%为美国所有),以品牌作为武器占领世界。产品的制造下放给世界各地的工厂。比如,CISCO、WALMART、耐克和麦当劳。在美国品牌营销体制下,世界工厂冒着最大的风险和最大的投资,取得的产品制造利润往往只有美国品牌下的几分之一。
-极力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WTO、NAFTA、美洲自由贸易区等,为美国品牌的世界性扩张制造全球性的环境。
-极力推行知识产权的道德伦理和保障体系,为美国的新经济造就通往世界每个角落的畅通渠道。
目前美国新经济的全球架构还未完成。一旦完成,美国经济在全球的分量还会进一步扩大。
对新经济的浪潮,我们中国惟有顺应潮流,跻身前列,才是唯一选择。只有跻身前列,中国才有未来的真正发展空间和主动态势。作为新经济的主要内涵,高科技产业不仅成为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也是现代战争的核心支撑。所以,如果说高科技及其产业是中国的未来命脉,从长远一点的眼光看,应当说一点也不过份!
中国的发展,现在看起来速度很快,尤其是各地的建筑设施越来越气派。看上去,在新经济下,中国的发展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我们认为更重要的应当首先看高科技发展的怎么样。地球表皮的修筑固然重要,但还不是核心的重要。美国大约可以怎么讲,20年来几乎没有搞太大的建筑。他们专心致志于高科技的发展。也许他们是对的,也许也正是他们的远见使然。
的确现在的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对高科技产业都给以了高度的重视,有了许多的优惠政策、高科园区和政府风险投资等。
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还可以,但是发展高度并不理想。几乎,我们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个高科技产业,在世界上具有众所周知的核心竞争力和居于垄断地位。中国的目标,绝不应当满足于一个大国,而应当是世界级强国。所以,一定要在一系列的高科技领域,具有别人不及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现状并不让人如意。
那么,问题症结和出路在哪里呢?
l只有第二金融体系的存在,中国高科技产业才可能真正发展
金融的内涵大致包括:银行、股票债券、保险、基金、投资和投机等。
首先定义以下我们提出的第一金融和第二金融的概念。如果将金融体系分分类,那么可以大致分成两类:
第一类:追求低风险、低回报的业务。典型的代表,就是银行为龙头的业务,包括保险等。
第二类: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典型的代表,就是股市为龙头的投资和投机业务。
现在,随着市场成熟度的提高,低风险和高回报的产业,虽然过去很多,现在也还有,但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在中国这种好事情是越来越少了。而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则是大家极力避免的。所以,可以见到的产业,基本上可以分成低风险低回报(第一类)和高风险高回报(第二类)两大类。这两大类产业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支持。
银行属于第一类金融体系,要求运作风险尽可能低,每一笔借款都需要附加的财产担保,理论上风险接近于零。另外一方面,回报要求很低,不论被贷款的产业有收益多高,银行总是拿固定的几个百分点利息。所以,银行的运作机制适合和倾向于支持第一类产业。
股票市场为龙头的金融属于第二类金融体系,对于给出的投资,不需要被投资产业有任何的财产担保,但是,一旦被投资产业运作成功,回报则可能在几倍甚至几百倍。孙正义的软银投资杨志远的雅虎,回报就在几百倍。所以,股票市场的运作机制适合和倾向于支持第二类产业。股票市场对第二类产业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股市中的直接支持,还体现在上下游的间接影响。比如,若有机会上市退出、并放大兑现投资,则必然有许多资金投资一批中小公司,以推动他们上市,或者引发各种并购和创业等。这些都是股票市场引发的间接投资。每一个实际的上市公司案例,都将带动一大批间接的投资发生。
两类的金融和产业,不适宜交差混杂,因为彼此都有自己的运作机制和特点。第一类金融体系服务于低风险低回报的业务。比如传统的钢铁厂和水坝等。第二类金融体系服务于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比如风险投资。
当然,第一类机构可能也开辟第二类业务,比如银行专门拨款涉及风险投资;第二类机构也可能开办第一类业务,比如债券机构将风险投资的本金和收益,存入银行。但业务性质本质并没有改变。
毫无问题,高科技产业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类型,是第二类业务,需要第二金融体系支持,而不适宜由第一类金融系统支持。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对投资高科技公司普遍采取的极其消极态度。因为,投资高科技公司模式本身就破坏了银行的运作机制,搞多了肯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在许多地方出现的行政领导为"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强迫"银行给某些高科技公司发放贷款,本意是好的,但弊多利少。
可以怎么看,如果钢铁厂、水坝、发电厂等,没有银行的支持,传统产业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同样,如果高科技公司没有第二类金融体系的支持,同样也是不可能发展得好。在这种情况下,不是说高科技产业不能发展,而是发展速度不会足够快,发展高度足够高。
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与人才、政府重视、市场、技术和金融等几个方面有关。在中国,最为薄弱的环节,属金融寞属。
所以,如果要使中国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第二金融体系的一定必须存在。
目前,应当说,中国的第二金融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中国金融体系的欠缺,应当说,是当前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
另外,现在还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大家高度关注:
l民间存款到达7万亿。尽管利息很低,老百姓还是不愿意动用存款。因为,我们没有很合适的地方让他们投放。鼓励消费不见的就是错误,但是,鼓励投资一定更加正确。投资比消费更能够使社会更快、更良性地发展。现在,我们既没有合适的股票市场、也没有合适的基金吸收老百姓手里的数万亿元的资金以用于投资。
l各种投资资金,尤其风险投资资金全国也达到了几千亿元,但是,他们的投资极其慎重。风险资金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几乎每一个投资经理都大声叫嚷"找不到好项目";同时另外一方面,遍地的创业者和高科技项目,却急缺资金的支持而嗷嗷待哺。两个阵营本来应当如鱼水交融,相互促进,但是现在却严重脱节。所以,现在的风险资金,相当高的比例,跑到股市上兴风作浪和进入稳赚不赔的吸金黑洞-房地产,而直接用到对国家最有利、同时也最需要资金的实际项目上,实在是比例不高。
l民间存款和投资去处、风险资金和高科技项目之间的严重脱节现象,关键的症结是我们缺少机制正常、运作健康、辐射影响良好、能够打通投资循环链的股票债券市场。
l只有二板规模地和顺利地运作,中国第二金融体制才算成立
在中国,银行体系比较健全,四大银行加上一些专业银行,遍布全国,运作也比较规范。
但是,中国现有的股票市场,就是所谓的主板,由于其门槛太高,到现在只有1000来家企业有幸运入围。中国有4000万家制造和流通企业。平均下来,入围概念只有4万分之一。而且,由于定位是"服务于国企",加上设计上的缺陷,到现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其筹集资金、有效地促进投资的作用,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在中国目前条件下,能够形成第二金融体系作用的重担,只有依赖二板市场了。
在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相当于中国主板,初始定位侧重、但不局限于传统产业;美国的NASDAQ则侧重于、但不局限于高科技产业。所以,中国的二板,应当比较接近美国的NASDAQ股市。
所以,二板市场一天不成立,中国的第二金融体系就一天不成立;中国的第二金融体系不真正成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环境就不完善;如果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环境不真正完善,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就不可能发展到足够的高度。如果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不能充分发展,对国家就是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l从现实考虑,主板机制理顺了,二板才解除了后顾之忧
中国的二板市场酝酿了几年,眼看着就要诞生了,但是"出生"日期却一推再推。现在看二板犹如地平线,好象要碰上了,但总是不可及。
的确,二板开张,估计将对主板产生重大冲击。不论是从心理上、资金分流上以及历史包袱上,都存在明显的可能性。主板结构机制的重大缺陷问题没有解决,二板不敢开张,是许多人对"二板地平线"现象的解释。
所以,为了二板的早日和顺利诞生,我们需要早日、干净、彻底地解决主板的机制问题。
l全流通的股市是目前解决中国股票市场机制的首要问题
现在假设不能流通的国有大股东(们)为甲方,广大股民为乙方,监管系统为丙方,银行等为丁方,戊方为证券公司等中间机构。目前上市公司甲乙股份比例大约都是7:3。
从股票的本质上看,股价的高低应当取决于公司的业绩。但是在中国的股市现状,甲方股不能流通,所以股价高低与甲方利益无关,只与乙方有关。所以,甲方缺少来自股票市场的内在动力将上市公司业绩搞好(这里用"造钱"指创造实际的业绩和利润)。现在,甲方最朝思暮想的事情,不是如何"造钱",而是如何获得丙方的恩准,将一部分的股份,变成流通股,以达到"圈钱"的目的。因为,对控制公司的甲方来说,"圈钱"比起"造钱",是天壤之别的"多快好省"。所以,股市必然出现:
-甲方专心致志于"圈钱",而不是"造钱"。因为相比之下,"圈钱"既省心,只要做一些文字游戏之类的事情,不象做实业那么费力气,还只要真本身;得到的现金又多,哪象做实业,竞争激烈,做出利润要费很大的气力;也快,只要按照程序走一圈下来就可以了;而且还好,不承当什么责任,还没有实业售后服务之类的负担。当然,要"圈钱",必然要包装。由于平时不专注于"造钱",体质自然不太好。包装的时候,只有求助于造假。所以,股票市场造假事情层出不穷就不足为奇了。银广夏"圈"的是乙方的钱,蓝田股份"圈"的是丁方的钱。
-为了获得丙方的"圈钱"批文,甲方挖空心思对丙方做"工作"。按照中国的国情,这个过程必然发生十八般的腐败。
-由于甲方不思进取,虽然为了其它因素,比如面子等,也多少做一些"造钱"的事情。但是,在现在市场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经营者如果不是全力以赴将"造钱"摆在第一位的位置,公司是不可能搞好的。公司搞不好,股票就没有多少价值。头一批上市的50家公司(待核对),有报道现在仍然健康生存的(还不是指茁壮成长类型),已经没有几家了。本来,上市公司拥有全社会最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既有充分的发展资金,也有充分的社会知名度和信任感等品牌,但是为什么恰恰体质如此之差?"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成T"是股民中的一个顺口溜。现在,不能不从股市的制度机制上找原因!
-由于上市公司多半搞不好,所以乙方注定陪多赚少,具有相当成分的捐款性质。所以,乙方的权益,在目前的机制下,是受到明显的侵犯,既有甲方具有欺诈嫌疑的侵犯、戊方做庄投机的受害者,又有社会保障不力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由于上市公司经营机制扭曲,导致股票市场"投资"无效。投资无效,必然就是"投机"盛行。几年来的股市,几乎就是一个纯粹投机的市场。如果一个股票市场变成一个投机市场,股票市场就失去了它本质的内涵,接下来的,要么是彻底的改造,要么是取消!
-大股东"淘空"上市公司。由于一股独大,缺乏制约。加上机制已经变成"圈钱"为主、"造钱"为辅的扭曲机制,所以出现了大量的大股东淘空上市公司的景象。极大地伤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本身的利益、股票市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
-投机的股市,导致市盈率高企。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的市盈率,达到不可思议的高位,远比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高,大约是50对应20(记忆数据待核实)。
-目前的游戏,在甲乙丙丁戊几方中,只有甲方靠"圈钱"、戊方靠做收"佣金"、庄家靠做收"庄利",广大股民(真正的投资人)、上市公司本身、国家都没有最终得利。上市公司本身没有做好,对国家就是最大的损失。如果说到"国有股流失"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话,那么,上市公司没有拼全力搞上去,承载在上市公司上的股票市场就算没有搞好;股票市场没搞好,金融市场就算没搞好;金融市场没有搞好,就是国家财富的最大损失。这种损失绝对不是多少现有上市公司的价值能够衡量出来的。
从上面的分析和中国股市10年的实践都说明,股票市场被人为地分割成流通和不流通两大类,是中国股票市场机制扭曲的主要原因。
目前中国股市的这种状态,多拖延一天解决,对中国就是多危害一天!
如果说机制扭曲的股市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拦路虎,那么,加入WTO后将要和正在大举进入中国的国外金融大鳄就是追兵。
追兵对中国的杀伤力我们绝对不可以低估。
中国银行坏帐高达25%,国外品牌银行的坏帐率只有3%。在未来必然发生的基本公平竞争的环境下,谁的信誉高,谁的服务好,谁能够取得市场主动权,不言而喻。
另外,现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几近空白,保险未来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外保险公司也大有掠城攻地之势。如果保险业被外国公司垄断,中国未来大量的民间资金将掌握在国外金融大鳄手中,这些资金将相当多的再用于符合他们利益的各种投资。
同时,债券市场目前也十分弱小,二板没有成立,主板积弊很多,至今没有理顺机制。这一块如果再搞不好,中国的金融就有可能被国外严重侵蚀、甚至垄断。金融历来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美国历届财政部长,均由金融人士把持。格林斯潘一言九鼎的气势,甚至盖过总统。所以,政府似乎应当把精力倾斜到金融上来,将中国的金融阵地搞好搞顺。抓紧时间解决现有问题,严阵以待国外金融大鳄的到来。
着实,我们能够从容不迫解决拦路虎时间已经不多了!
l减持和全流通应当同时一并解决。
实际上,股市全流通不一定需要国有股减持。当然国有股不减持,"一股独大"等弊端仍然存在。
由于全流通问题是中国股市机制扭曲的首要因素,应当早日解决全流通问题。
另外,中国的金融体系,又不允许"减持过程或者未减持状态",持续过长的时间。
所以,应当将减持和全流通同时一并解决,解决的过程不宜拖延过久,而且开始实施行动的时间也不宜拖延过久。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WTO放进来的国外金融大鳄的追兵并不遥远;同时,中国第二金融体系的建立也应当尽快完成。高科技毕竟是未来中国的命脉!
l一个兼顾减持和全流通的方案。
针对减持和全流通的基本要求,笔者设计了一个既做到减持、同时也全流通的方案。取名为阿波罗方案。详细内容见方案。阿波罗方案的主要原则有:
1.达到国有股减持。达到回收部分资金和减弱一股独大弊端。
2.达到股市全流通。解决目前股市的一个最大弊端。
3.保持股价变轨后的基本平稳。避免短期暴跌和长期阴跌。
4.流通股股东基本"满意"。
l结论。
综合以上各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原则概念:
i.国有股应当减持。
ii.股票应当全流通。
iii.流通股的股东应当有一定形式的补偿。
iv.减持和全流通应当同时进行。
v.减持和全流通行动的时间刻不容缓。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