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曦
人微言轻,本不愿多说。但有感于最近的两件事,一是专家形成的所谓四点共识,二是纠缠于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吵吵嚷嚷,确实也想发表一点意见,权作发泄。
如果说去年的国有股减持方案还是立足于筹资的话,那么现在的共识已经上升到解决 中国股市制度性缺陷的高度了。但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目前形成的共识有两个逻辑错误:一是在解决旧有缺陷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缺陷;二是没有把重点放在从部分流通到全流通的路径选择上,似乎从现实到理想只需要两步,首先新股全流通,然后设计一个数字方案来解决历史问题就行了。循着目前的共识,我有几点困惑:
1、减持国有股以后怎样实现公司治理?我们是不是已经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美国的社会公众持股模式还是日本的公司相互持股模式,或者其他模式?如果有,这种模式怎样有效解决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等问题?仅靠美国式的独立董事行吗?
2、如果假定国家是负责任的,不会产生道德风险,能将这个假定用于民营企业吗?全流通后怎样制约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套现?仅仅限制一个发起人的持股时间就够了吗?全流通会不会成为民营企业暴富和官员腐败的契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原有的市场管理制度是否进行了相应转变?是不是形成了对民营经济实施有效监管的制度框架?在政府仍对经济介入过深的情况下,民营经济是否有畸形发展的倾向?仅仅依靠严格会计制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3、国有企业的全面收缩是否意味着目前国企的治理结构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将国企推向资本市场是否导致了股市明显的筹资市特征?继续减持是否更加强化筹资市特征?中国股市的问题仅仅是投机造成的股价高吗?价值回归是通过下跌来实现还是通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来实现?“推倒重来”后的股市就真的健康吗?
我大胆预言,如果仍然坚持现有思路,必然结果是股市跌到任何方案都行不通的地步,而这时股市存在的必要也不存在了。因此,现阶段进行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非常不合适的,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的推出。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已初步形成;二是对微观主体尤其是民营经济实施有效监管的制度已基本形成。三是股票市场实现了由筹资型向价值型的转变。这三个条件具备后,国有股减持自然水到渠成,根本无需去设计什么复杂的方案。
我突然想起读书时做题的经验,当你绞尽脑汁还无法找到正确答案时,也许最令你啼笑皆非的是此题根本无解,或者你根本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国有股减持确实需要大智慧!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