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文
据《深圳特区报》2002年元月10日报道:“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焦先生昨日接受记者求证时表示,目前境外媒体报道的国有股减持可能采取的方案可能是某部门人士的想法,”“境外媒体昨日报道,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不久将听取财政部、证监会关于国有股减持方案征求意见和方案设计的报告,具体方案内容将在今年3月底确定。第二批减持股票 已确定为中国石化、东风汽车、上海汽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减持计划从今年4月份开始。新的减持原则包括国有资产在减持过程中不可贬值,减持的速度要加快,减持比例可能是100%,普通法人股在国有股减持方案确定后,要参照该方法减持,有可能采取溢价减持的方式等等。”
上述报道,增加了市场各方对于国有股减持方式方法的担心。10日周四,沪深股市开盘之后继续急跌。开始仅仅40分钟就急跌24点。股市连连急跌,股民怨声载道,促使人思考下列问题:国有股减持,到底需要遵循哪些原则才能成功?我个人认为:至少需要遵循下列原则才能成功。
第一.“有效市场”原则
--证券市场的发展是第一位的,减持只能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中解决,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
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不论是新股上市、老股再融资、转配股上市、还是国有股减持、以及将来的法人股上市、证券衍生品种的推出,都需要一个前提,就是:我们的市场必须是有效的、强壮的、有消化能力的。2000年转配股问题所以能够顺利解决,其中的重要一条,就是当时的股市,处于“政策性牛市”;其中的关键是2000年2月14日的“周正庆十条”,调动了投资人的入市积极性,例如,股民可以“以老股配售新股”的举措,至今仍旧深受各方称道、欢迎。一个政策性的牛市,为消化转配股问题,源源不断地提供了资金。而且,当年新股发行量,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数量,远超震荡的2001年。反观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方案出台之后,股指一路下行、步入熊市、成交不断低迷,不但国有股减持被迫暂停,而且,2001年度的新股发行、老股再融资,无不大受影响。
可见,在中国证券市场,首先是发展市场的问题,其次才是转配股上市、国有股减持、推出证券衍生品等的问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市场不振,谈何减持、谈何其他问题?发展是根本,是第一位的,减持是第二位的、从属于发展的。减持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否则只能是缘木求鱼。
第二.“市场规律”原则
--市场经济没有强买强卖,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注定会被抛弃
一个政策是否成功,重要一条是必须符合市场规律。证券市场有证券市场的内在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成功;否则只能“叫停”。2001年10月23日暂停国有股减持,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财政部的“市场定价”、“十减持一”的减持方案,最终遭到市场抛弃,根本原因也在于此。“市场定价”的内核,在于“高价减持”、实现保值增值、至少财政部可以避免承担国有资产贬值的责任。但这是一厢情愿的,这一思维仍旧是带有“计划经济”、“指令经济”框架的。市场经济中,确定的价格、定价的方式、搭卖的做法,都需要得到市场认同,才能实行。否则,硬性实行,例如高价减持了天大天财等的国有股,只能导致市场“用脚投票”、“集体逃亡”的结果。股指低迷的结果之一,是减持价格高不起来,结果之二干脆是:上述不尊重市场规律的减持方法,到头来只好被暂停。市场经济中,不论是定价的方式、还是定价的高低,或者是减持的比例,等等,都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市场经济没有强买强卖,违背市场规律的做法注定会被抛弃。这是市场的规律。违背规律的做法,都会遭受规律的惩罚。
第三.“股民利益”原则
--维护股民利益、得到股民拥护的政策,才能顺利实施;“损私肥公”行不通
财政部2001年度的“市场定价”、“十减持一”的减持方案,其所以不受欢迎、得不到市场规律的认同,根本原因之一,在于这一方案中,国有股股东利益、高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以2001年度减持的天大天财为例,面值1元(上市之后还分过红)、资产4.74元,减持价高达21.3元钱。减持市净率高达4.49倍,而溢价减持的倍率,高达21.3倍以上。国有股原始股东的二十多倍的赢利,全部由流通股东开支。但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流通股股东凭什么“白送给”国有股股东得到如此巨额的“收益”?世上只听说“损公肥私”、哪来的“损私肥公”的道理?损私肥公的做法,不但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鸟,而且,是否也是违背“三个代表”?是否违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中共党史看,中国革命能够成功,关键一条,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国有股减持,同样只有在既有利于国有股股东、又有利于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才会得到流通股股东的积极参与。
《深圳特区报》元月10日《证监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此属传言》报道中提到:“境外媒体昨日报道......减持计划从今年4月份开始。新的减持原则包括国有资产在减持过程中不可贬值,减持的速度要加快,减持比例可能是100%,普通法人股在国有股减持方案确定后,要参照该方法减持,有可能采取溢价减持的方式等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焦先生昨日接受记者求证时表示,目前境外媒体报道的国有股减持可能采取的方案可能是某部门人士的想法。”如果上述减持方案的实质,仍旧是“高价减持”,则“损私肥公”的做法,将再一次丧失市场。因此,财政部或者某个部门的利益和要求,不能高于整个市场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否则就应该继续暂停、永久暂停。
第四.“避免双输+多赢”原则
--要避免“减持了20多亿,减少新股发行和老股配售数百亿,减少印花税收上百亿,损失市值成千上万亿”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国有股减持的问题,必须避免双输、求得双赢和多赢所谓双输,就是:既没有减持成功、又带来股灾并间接影响股民消费、券商生存、财政税收等各个方面。根据调查和数据统计,股指2001年6月14日以来的走熊,至少已经影响到三大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到了新股发行、老股再融资、二是影响到印花税收入、三是威胁到券商生存。2001年度新股发行、老股配售与增发金额较之于2000年大幅度下降,以及印花税收入大降、券商出现破产传闻,就是明证。“减持了20多亿,减少新股发行和老股配售数百亿,减少印花税收上百亿,损失市值成千上万亿”,这种“双输”、“多输”的局面,2002年度不能重演,否则人们难免还要问:财政部是怎么理财的?
2002年度,要实现“新股发行顺畅、老股再融资便利、印花税收入稳定、券商能够生存、股民能够赢利、国有股顺利减持”的多赢局面,才是符合最大多数人希望的。
第五.“经济保七”原则
--股市首先必须为国民经济增长确保百分之七作出贡献,不能为了减持而减持;减持是为了充实社保基金维护稳定,不能由此反而带来不稳定
2002年度的股市,不但是为了减持服务。2002年度的股市,首先必须为国民经济增长确保百分之七作出贡献。根据调查,去年6月14日发布减持办法、导致股市当天见顶2245点以来的大跌,已经影响到了5800万股民的消费。涉及到住房、汽车等诸多方面的消费。股指继续下跌、股市继续低迷,同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确保今年经济增长百分之七、消除美国“9.11”事件负面影响的大政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国有股减持问题,不能单一对待,必须放在“经济保七”的大背景下考量。不是单纯为减持而减持。减持不能损害“经济保七”,不能由此触发经济动荡乃至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同样是股市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如果说减持是为了充实社保基金维护社会稳定,那么,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而带来股市大震荡、不稳定,甚至影响到“经济保七”进而影响到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那岂不是有违减持的本意?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所有媒体及网站要转载,请致电:(010)62630930转5151联系。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与合作,欢迎踊跃投稿。(附:新浪网财经频道征稿启事)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