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企业将可以在内地发行“预托证券”

2001年06月11日 17:51  人民网 

  人民网[微博]记者 陈少波/文

  有“一元顾问”之称的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上周透露,内地有关部门正考虑让外资企业以中国预托证券(CDR)形式在内地证券市场上市。香港证券界人士认为,CDR的推出将趋于明朗化。如果能够获得批准,包括红筹公司在内的外资企业,将会掀起在内地上市的热潮。

  开辟集资之捷径

  CDR近期在香港资本市场掀起旋风。中国移动[微博](香港股市编号0941)、中国海洋石油(0883)、上海实业(0363)、北京控股(0392)和联想(0992)等香港多家著名上市公司都先后提出希望以CDR的形式在内地上市集资,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东亚银行(0023)也明确提出这一想法。据说,汇丰控股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地居民在银行有数万亿元人民币的储蓄存款,香港的上市公司就是冲着这些资金来的。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资本市场现在已是意兴阑珊,不少大公司上市触礁,而相反一家内地企业在A股上市可以创出近百亿市值,显示内地资本市场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记者曾经接触到一位港商,他在内地投资的一家高新科技企业原计划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而且已通过了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的审批。但是,当内地宣布全面开放B股市场后,他立即改弦易辙,紧锣密鼓地联系内地券商,准备在内地B股上市。

  他的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香港市场监管严格,成本就比较高,有些创业板公司第一次集资所得,几年之内交纳各种费用,就基本上“还”了回去,而且第二次集资的可能性很低;第二,香港的市盈率在10多倍水平,红筹股也只有29倍,而内地市盈率高达55倍,在内地上市无疑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其实,不少在香港上市的H股企业近期纷纷回内地发行A股集资,也是这一道理。

  不过,按照内地的《公司法》,只有在内地注册的企业才能在内地上市。红筹公司一向以外资身份营运,受这一法律限制,无法在内地集资。对于负债偏高和未来需要大量投资于高增长项目的红筹公司来说,推出CDR,无疑为它们开辟了回内地集资的捷径。他们可以在市盈率较高的内地股市集资,加速收购内地业务,壮大自身,并减少对外资的过分依赖。

  简化交易清壁垒

  综合香港证券界人士的言论,CDR的构想主要来自美国预托证券(ADR)。在预托证券领域,后者既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比较成功的。

  美国预托证券出现于1927年,当时英国法律禁止本国企业在海外登记上市,英国企业为了获得国际资本,便引入了ADR这一金融工具。其具体做法是,由美国一家商业银行作为预托人,外国公司把股票存于该银行的海外托管银行,该预托银行便在美国发行代表该公司这些股票的可流通票证。

  对投资者来讲,预托证券的意义在于它可以简化交易,清除了投资壁垒,把不同国家的证券操作国际化。以美国预托证券为例,它以美元标价,美国投资者可以像买卖美国股票一样买卖外国股票;由于发行美国预托证券的外国公司必须以适当格式发表英文年报和中期业绩,发生重大交易时预托银行也会迅速通知投资者,投资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得信息;预托证券的股利由预托银行负责收取并以美元发放,避免了支付拖延和外汇风险。

  对企业来讲,发行预托证券可以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本。根据纽约银行2000年的统计资料,预托证券的项目数量和交易量在过去十年都显著增长。在香港上市公司中,以发行ADR的形式在美国上市的情况比较普遍,中国移动、上海实业也都先后发行了ADR。美国股市波动之所以在香港产生连动效应,ADR是一个重要因素。

  香港证券界人士和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内地可以参照ADR的形式,让外资公司发行CDR。比如,把中国银行设为预托银行,有关企业把股票存入该行的海外托管银行。投资者向经纪商支付人民币来购买CDR,派发股利时中国银行也用人民币支付给投资者。

  给热钱一个出路

  内地“热钱”流入香港、疯狂炒卖红筹国企股的传说,引起香港、内地两方面的关注。

  有传媒报道指出,在“五一”长假期间,有内地投资者打着“旅游团”的名义组成“炒股团”,前后约有40团每团20多人到香港来开设证券户口。据说,他们平均每人手持约50万港元现金,主炒H股。还有香港财经杂志报道,某香港著名证券经纪受邀北上,一群打工仔竟拿出上百万资金,让他帮助炒H股。上周深圳证管办再次颁布公告,禁止有关机构炒卖港股。这从另一方面证实,确实有不法证券经营机构违规从事港股代理业务。

  “热钱”可能涌向香港H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H股股价相比A股有非常高的折让率。如托普科技(8135),其母公司在A股的股价曾高达36.25元,其当天的H股股价只有2.6港元,折让高达92.33%,其它如青岛啤酒[微博]上海石化、天津创业等等,折让也都超过65%。这一情况也曾出现在A股与B股之间,结果B股一开放,两者股价最终拉近,不少股民获利丰厚。这些股民没有理由不相信,H股与A股股价的拉近甚至统一,只是时间问题。于是他们“偷步”抢滩H股。

  这种“偷步”的风险,股民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们不惜犯规,为的就是巨额利润。而在利润诱惑面前,行政手段往往显得比较苍白。因此,香港证券业人士和一些财经传媒都认为,内地居民购买力蓄势待发,正是资本市场拓展版图之良机。对内地股民炒卖H股,“与其堵之,不如导之”。而发行CDR,不失为一个令内地“热钱”阳光化的好办法。

  让良币赶走劣币

  香港业界人士认为,通过发行CDR,把优质的境外上市企业引入内地股市,将有助于促进中国股市的规范化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

  相对内地市场而言,境外股票市场比较成熟,监管严格,对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要求比较高,并强调高透明度。不少在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老总都对境外股市的严格监管有深刻体会。中国海洋石油首次IPO触礁之后,致力改善公司治理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终于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尝到了甜头。

  一批优质境外上市公司以CDR形式到内地上市,可以把比较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和信息披露机制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带到内地,一方面带动其它A股、B股上市公司向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的素质,加深他们对国际先进资本市场的认识。

  有香港学者认为,今后投资者可以根据各家公司的业绩表现、公司治理机构和信息披露程度来选择投资对象,最后可能在中国本地公司与境外公司之间形成一种融资竞争。这种竞争,必然会促进中国本地上市公司提升各方面的表现,也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令市场良性发展。梁定邦也明确指出,推出CDR,会加强内地证券市场的质素。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亚冠决赛首回合-恒大客场2-2首尔 视频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宗庆后语出惊人:中国不能再造房子了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马未都:大黄鸭之父身材够棒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