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贷款炒股者将遭遇红灯

2001年05月23日 10: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去年上半年,部分商业银行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试办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这种贷款与传统的消费信贷不同,贷款可以自由使用,但门槛很高,没有一定的个人资产和信用担保很难贷到。

  应当说,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使消费者能够更加自由地消费。比如以前申请住房贷款,银行是严格监视贷款用途的,贷款由银行直接打入与其有协议的开发商账户。如果消费者看中的楼盘开发商没有和任何一家银行签订协议,那就意味着他只能自掏腰包,拿不到银行贷款;如果开发商只和一家银行签订协议,那么这家银行就是消费者唯一的选择。申请无指定用途贷款,消费者就可以自由选择开发商和银行了。

  但是好事往往不易办好,一些人并未使用无指定用途贷款去买房、买车或购买大件消费品,而是将贷款用于炒股。就这样,尽管央行严禁利用银行贷款炒股,一部分信贷资金还是流进了股市。业内人士分析,这恐怕是停办无指定用途贷款的最主要原因。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将会危及银行业的安全。因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公众的存款,如果用银行信贷资金去炒股,就会把股市的风险引入银行体系,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使广大存款人蒙受损失。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就十分典型。那时,俄罗斯股市极度“繁荣”,股指节节拔高。俄罗斯银行的信贷资金大约有80%流入股市。结果股市泡沫破灭,银行支付出现困难。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急剧放大了股市的入市资金,股市有可能暴涨暴跌,不利于其健康平稳发展,也有损投资者的利益。1996年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就是明鉴。当时银行资金大量入市,仅工行合肥分行和中信银行济南分行就分别拆借117.59亿元和48亿元给非银行金融机构炒买股票。在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等因素的推动下,股指非理性地一路狂涨,后来泡沫破灭,股市出现暴跌,许多投资者资产大幅缩水。

  贷款炒股,还造成了股市投资者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少数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借助银行信贷资金,申购新股,买卖股票,从中获利,不仅对广大中小投资者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而且还有可能借助资金优势,操纵股价,制造虚假行情,误导中小投资者。

  尽管无指定用途贷款有一定的需求,但由于我国股市很不规范,银行自我约束能力又不强,信贷资金通过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方式流入股市贻害匪浅。因此,为大局计,央行果断出手,停办了这项业务,在现阶段是有其正面意义的。田俊荣《人民日报》(2001年05月23日第五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