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用市场化的办法办市场

2001年02月19日 09:32  中国经济时报 

  围绕一系列正被激烈争论的有关中国证券市场的热点话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淮[微博]博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给我们设立局部的经济运行体系以重要的哲学意义的启示。证券市场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也适用这一理论

  访谈从如何看待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说起。

  “股市的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券商、大大小小的投资机构、一般中小股民——大家群起而反对批评股市投机性强的说法,是他们真的认为这个市场的投机性不强吗?不是的!可以说,99%以上的人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是一个投机性很强、泡沫成分比较多的市场。但是,大家都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都希望‘我是那个赢家’。这种行为动机的出现,说明客观的社会、经济机制需要调整。”

  陈淮说,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企业管理思想方面有一个卓越的创造,即全面质量管理。这一理论有两个最重要的基点。一是认为,高质量的产品不是检测出来的,而是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中生产出来的。要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控制,而不是最后的“监管”。因为仅仅依靠最后检测把质量关,质量成本会非常高,且效率很差。“在最后环节,若想使质量合格率提高几个百分点,其监管成本可能需要增加几倍,甚至几何级数增加”。所以,不能等到最后环节再做工作。二是认为,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在机制设置上,让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处于从遵守制度、提高质量中获取好处的机制约束下,而不是从破坏制度中获取好处的机制约束下。“例如在传统管理中,人可以从偷懒中获取好处,所以传统管理就要设置监工、监视器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让被管理者处于遵守制度可以获得比破坏制度、比偷懒更大好处的地位”。就是说,所有参与者的利益都在于努力遵守规章、提高质量中而不是想方设法违规。

  陈淮认为,全面质量管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管理思想,不仅造就了“日本制造”这个最大的世界级品牌,也给我们设立一个局部的经济运行体系以重要的哲学意义的启示。将其推而广之,证券市场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也可以适用这一理论。

  他说,尽管中国股市已有10年历史,尽管旧中国也曾有过股票市场,但它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其新生性并不在于时间长短,而是因为中国这块土地上从未有过普遍的市场经济,而缺乏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产权交易场所一定是不成熟、不完善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像培养孩子一样,一开始就应致力于把他培养成为身体、智力、心理各方面发育都很完善的人。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陈淮分析了中国股市存在的两大突出问题:

  第一,市场上交易的产品本身,其生成过程,缺乏一系列市场化的优化选择机制。正如在产品生产的前若干个环节中从不进行优化选择,所有零部件都不进行质量检测一样,到最后再想把不合格的产品挑出来就很难了。而前若干个环节的优化选择,并不仅仅是设立一个机构、制定一些制度来把关,更需要由市场自身那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节。

  第二,要使市场参与者不能从违规中获得好处,而是从遵守规章中获得好处。“比如,在我们的股市里,券商和组成券商的个人通过作假获取好处的动机非常强烈,必然使市场充满风险。如何督促券商保证经过它的手上市的是一个好公司,不需等到证监会去查处,这不能靠思想教育、提高觉悟,而必须是客观的利益机制使然才行。”

  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原则

  证券市场是一个市场经济高度成熟的产物,它对充分贯彻市场化原则的要求非常强烈。因此,陈淮说,必须要用市场化的办法,而不是用似市场化非市场化的办法来办这个市场。

  “从一开始就应当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原则,如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交易,等等。不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用行政力量进行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干预。”

  陈淮特别指出,市场是用来为全社会的经济性资产和资源优化配置服务的,不是为哪一类的所有者主体服务的。如果这个市场的资源配置被行政性的、非市场化的力量要求向没有效率的支配者倾斜,这个市场的行为就一定被扭曲。

  陈淮说,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优化配置资源,理应是让那些最优秀的企业、最优质的资产优先利用资本市场这一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场所,获取资源支持。“如果使一些劣质资产上市,卖给股民,它不靠造假靠什么?”

  陈淮以几个生动的阶段性例子说明这种认识上的偏差:

  “最早几个经济发达地区上市的是些什么企业?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可最早上市的却是几支圆珠笔和出租车,它们显然不是上海的产业重心和优质资产的重心所在。

  “后来,随着股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对它的性质以及功能定位也多有犹豫。1996-1997年,我们提出了金融风险防范年,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被尖锐地提到面前。防范金融风险,固然使我国逃脱了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这个过程中,有相当多的人提出,化解金融风险,把企业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权化,卖给股民,还给银行,不就堵住窟窿了吗?这就真把市场当成一个抢钱、圈钱的机器了。

  “市场自有它对抗的办法,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行不通。人们意识到应当提高市场的资产质量、扩张规模。交易量越大,才能越规范,资产价值和价格的趋近程度才能越高。于是,一些重要产业的龙头企业陆续上市——钢铁、化工、汽车以及其他一些新兴产业,甚至金融业。”

  在肯定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对上市对象的选择不断进步的同时,陈淮又指出,我们仍然没有走出试图利用这个市场弥补历史性、体制性因素造成的缺陷这种思路。这会毁了这个市场。只有真正把这个市场当作一个市场,善待这个市场,才有利于市场发展。

  用市场化的办法办市场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真正把股市作为一个产权流动、交易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制造出一些产品、拿到这里来销售的场所。陈淮批评了目前比较盛行的一种错误理解和做法:国有部门投资形成实物资产,把实物资产的产权卖掉,收回钱来再投资,再形成实物资产,如此循环往复。陈淮指出,股市并不是国有部门不断制造产权、销售产权的地方,国有资产的调整也并非如此。

  “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就是国有产权、国有经济由原来的基本存在形式——国有企业转变为国有资本的过程,它就应当停留在这个市场上,通过市场不断地完成配置领域的优化选择,退出那些不应当参与或者不需要参与那么多的领域,向需要它参与的领域集中。用这种方式体现战略与政策意图,指挥包括资金在内的各种资源向所希望的领域集中,实现优化配置。

  “如果把资产卖给股民,就转身退出,还怎么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只是不断制造产权、出卖产权,市场交易的主体永远只能是一些散户和投机商。”

  解决市场上的产权充分可交易、可流动的问题,是解决投机过度的重要基石

  陈淮呼吁,应当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尽快弥补股市中仍然遗留着的很多缺陷。“市场化从一开始就应充分市场化,不可能用渐进的办法,就像脓包不治会越长越大,渐进会造成越来越大的漏洞和缺陷”。

  他以国有股不能流通的问题为例,“在一个市场中,同一个产品品种如果大部分不能自由交易和流通,必然导致少部分可以流通的产品价格是扭曲的”。另外,从投机力量的角度看,它们被分散到1个亿的股票市场和分散到10个亿的市场上显然是不一样的。

  因此,解决进入市场的产权充分可交易、可流动的问题,是解决投机过度的重要基石。对于这个问题,“要采取断然措施,决不要试图绕着走,绕是绕不过去的”。

  是否“全民炒股”不重要。中国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多为被动投资者,缺乏主动投资者,这才是心腹之患

  陈淮说,培育市场中交易的主体,端正他们的行为,也非常重要。

  最近很多人在质疑“全民炒股”的提法。“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深究全社会到底有多少股民、占人口总数多大比重这类问题。‘全民炒股’不过是个形容,至于是否贴切,可以各有理解。目前中国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中太多的是‘被动投资者’,缺乏‘主动投资者’,这才是心腹之患。”

  陈淮说,被动投资者与主动投资者的比例关系问题,是比机构与散户、战略性投资者和投机者的比例关系更重要的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被动投资者只关心股票价格的变化,并不关心也并不准备去影响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他们的市场行为就是高抛低吸,在价格涨落之间寻找机会。而主动投资者之所以收购股权,是因为看好这个领域,他要提高收益,就要参与到所投资企业的管理、股权支配、经营销售等诸多方面,改善和提高其资产质量。主动投资者可能一辈子都持有这只股票,也可能过两天就卖掉,但绝不被动地等待价格变化。”

  “西方盛行‘积极的股东主义’。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良性转换以及资本市场发育良好,需要一个积极的股东群体,其行为动机是让资产质量改善。”

  “在我们的市场上,券商、大户、散户,他们的利益都体现在价格涨落的过程中,而资产的支配者即上市公司的经理层与这些过程并没有联系——可能他们有点期权期股,但这不是主要利益,他们的股权在整个股市的价格变动中占得份额很小。在这种情况下,支配资产的人的利益和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被相互隔绝了。利益不统一,资产支配者凭什么为投资人负责呢?凭什么要去关心市场是否稳定、业绩是否良性增长呢?”

  股市的参与者都不希望它成为一个明天就被关门、垮掉的东西,这是这个市场长久发展的根本依据

  话题回到正在进行的这场争论,陈淮表示不同意所谓“一言兴市、一言衰市”的说法。“不存在这个问题,这不过是个引子、是个契机。包括站出来最极端地反对批评股市问题的人,未必不明白这个市场中是否存在黑幕、是否存在投机和泡沫。”

  陈淮同时表示,他也不赞成对中国证券市场做极端的评价。“到目前为止,即便是和市场有关的利益群体中,大多数人的行为也都是在促进这个市场逐步好起来。监管者、上市公司群体、券商、大户、股民,谁都不希望这个股市成为一个明天就被关门、垮掉的东西。这是这个市场长久发展的根本依据。”

  在陈淮看来,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依然乐观,主要依据有二:

  其一,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比如产权的充分可流动、可交易,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新的进展。实践方面,在解决转配股问题时,我们发现市场远不像想象中那么脆弱,市场几乎没什么振动,还比预计时间表提前一年解决了。这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理论方面,对国有资产可不可以卖、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等问题,已经在中央文件里得到明确解决,无论是决策层、理论界还是市场参与者,都已形成比较高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国有资本流通正在加快。流动性越强,国有资本在证券市场这个重要窗口的支配力就越强,这个市场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市场行情就越大,稳定的市场核心就越坚实。

  其二,过去20年我国居民积累了丰富的私人财富,证券市场将成为私人投资的重要领域。可以断言,“十五”时期将是私人金融资产快速向证券市场集中的阶段。大量资金加入这个市场,怎么会不支撑它的发育发展呢?“越来越多的人和钱参与其中,是打破股市零和游戏、推动股价上扬的永远的正方向的力量。”(本报记者车海刚)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季建业长期被传双规 港媒曝其多位情人
  • 体育欧冠C罗两球皇马2-1尤文 伊布4球巴黎胜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日本明治奶粉暂时撤出中国 称利益难提升
  • 科技来往秘邀大V测试 公众账号即将全面开放
  • 博客彪悍!成都女汉子半夜和男友打架(图)
  • 读书枉担恶名:李莲英为人低调为何还挨骂
  • 教育高校现“表白特区”引围观(图) 国考报名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
  • 陈虎:房地产京7条突然出笼有何深意
  • 徐斌:那些不作死不会死的土豪们
  • 叶檀:北京自住型商品房估计不好卖
  • 周彦武:远超08年的金融危机明年爆发
  • 花木兰:美国将出现金融混乱
  • 钮文新:美国的失业率到底有多高
  • 王吉舟:湖南警方跨省抓记者大戏解码
  • 刘石:从央视乱批星巴克看定价误区
  • 张明:中国应如何多元化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