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四大银行上市谁先行 > 正文
 
中行、建行股改再出大手笔 剥离不良资产1970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5月22日 10:3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振华 北京报道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突然,但一切又都在计划之中。

  5月18日,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再次剥离1970亿元不良资产的消息,从财政部和中、建两行正式得到确认。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缤纷彩音风暴免费听 激情新势力性感新锐动

  建设银行资产保全部一高层称,建行正在将价值约569亿元的不良资产转移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这个过程可能一直持续到6月底才会结束。

  记者另从财政部金融司、中国银行行长办公室获悉,中行亦将拿出不良资产剥离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涉及的账面价值大约为1400亿人民币。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试点,中、建两行改制上市棋到中盘,其腾挪空间正越来越超出人们的想象。而来自权威渠道的消息表明,除了二次剥离,决策层可能祭出的“胜负手”或许还远不尽于此……

  剥离“损失类”贷款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位知情人士称,不良资产接收工作大约从5月初已经开始启动,负责这项资产转移工作的债权部正紧张办理各种相关手续。前述建行资产保全部高层说,剥离的这笔不良资产属于五级分类中的“损失类”贷款。

  至于为何建行此次剥离的数额是569亿人民币,他给出的解释是: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统一将中、建两行要剥离的损失类不良资产设定为截至2002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中统计的数字。

  建设银行2002年年报显示,截至2002年年底,按照五级分类,建行损失类贷款的数字为569.22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这部分贷款将全部剥离给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该高层同时强调,此次剥离并不意味着建设银行已经没有损失类贷款。贷款的五级分类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2003年开始,建设银行仍将有部分贷款可能会转移和归类为损失类贷款。

  虽然中国银行行长办公室人士认同了剥离1400亿“损失类”贷款的说法,但未肯透露更为详细的内容。

  按照财政部的要求,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应接收中国银行2002年底全部损失类贷款。但据中国银行2002年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02年2月31日,中国银行损失类贷款的数额为1874.09亿人民币,而中行此次剥离出去的只有1400亿左右。

  对于这一差额,中国银行方面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

  一个可能的理由是,自2003年初以来,中国银行进行了数次不良资产处置活动,其中的一部分资产已被出售。另一种可能则是,为方便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处置,此次剥离的损失类贷款并未包括中银香港账下的资产,但这没有得到中国银行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确认。

  不同于1999

  与1999年第一次剥离相比,这次计划有着显著不同。

  首先,此次剥离1970亿不良资产,对中、建两行目前的资产负债表并不会产生影响。

  财政部金融司一位人士解释说,这一次剥离的部分资产属于表外资产。2003年底国务院决定对中、建两行注资450亿美元后,原财政部持有的中、建两行的所有者权益、预计本年利润和已经提取的拨备开始核销原有的坏账,目前中、建两行的这部分“损失类”贷款已经被核销掉,相应的债权被转移到了资产负债表之外。

  也就是说,目前公布的一季度末建行不良资产比率为8.77%、中行为14.84%的数字,并不会因此次剥离而发生变化。

  这次剥离与1999年第一次剥离计划显著不同。1999年中建两行剥离的数字分别为2674亿、2730亿。剥离计划中,中建两行不良资产按照账面价值转让给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相应中建两行持有对东方和信达2674亿和2730亿的债权,东方和信达处理不良资产的损失将由财政部支付给中建两行。

  但财政部金融司人士称,这次剥离的部分资产将不会按照账面价值转让,财政部会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比例。不过这位人士拒绝透露具体的数字。

  可资参考的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大约有账面价值为60亿人民币的不良资产正分批转移到信达账下,这笔资产的核定价格约为账面价值的20%~30%。

  据此推测,如果近2000亿的不良资产剥离价格大体接近的话,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将支付给中、建两行500亿人民币左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建两行的财务状况。

  一位参与中行审计的普华永道审计师认为,此次剥离的全是损失类贷款,质量较差,基本上都难以回收。而1999年第一次剥离的资产为四级分类的“呆滞”和“呆帐”两类,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平均回收率也只有20%左右。考虑到这些因素,20%~30%的价格比可能高了。他推测极有可能财政部将会为资产管理公司承担一部分价格损失,但这一说法无法在财政部得到验证。

  央行的三套方案

  此次剥离计划事先已有征兆。

  4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海“国际金融协会2004年春季成员会议”演讲时表示,“可能还会再剥离不良资产,以达到上市的水平”。

  而据银监会银行监管部一位人士透露,从今年年初开始,银监会、央行、证监会和财政部四个部门已举行过数次座谈会,商讨中、建两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事宜。

  为保证这一庞杂工程的顺利推进,各部委做了明确分工:银监会具体负责两家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央行负责资产处置方案设计,证监会负责上市事宜。中、建两行及相关资产管理公司都参与了这些座谈会,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建两行也提出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案和设想。

  该人士称,在这些座谈会上曾经讨论过的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对不良资产进行再次剥离,直接交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

  第二,央行发行票据对中、建两行的不良资产进行置换,置换出的不良资产再交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

  第三,采用打包处置的方式,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由中、建两行出售给境内外投资者。在这种方式下,资产管理公司将只能按市场价格与其他机构同台竞争。

  具体的方案和设想由央行进行论证和评价,最终交给央行金融稳定局来操刀实施。该人士称,尚未见到金融稳定局体制处的正式文件。

  而在央行开始动作之前,财政部的配合方案已经启动。

  财政部金融司一位人士表示,这次剥离计划早已确定,今年3月初便下发了有关通知,委托两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管和处置1970亿的中行和建行债权。

  各种迹象表明,筹划已久的近2000亿剥离计划仅是刚刚开始。

  建设银行一位人士透露,酝酿中的资产剥离计划尚不尽于此。这次计划剥离的不良资产仅涉及“损失类”贷款,随后对于“可疑类”贷款的资产置换工作也将登场,而这正是之前传闻央行将发票据半价收购的对象。

  “这次剥离计划是财政部要求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的,央行发行票据半价置换的是中、建两行的可疑类资产,是两回事,并不冲突。”他补充说。

  建设银行另一位人士说,建行截至2002年底列入“可疑类”的不良资产大概有1289亿元,它们都可能被央行以票据的形式置换出来。果真如此的话,经过票据置换,建行的不良资产率将下降到4%以下。中国银行同期的“可疑类”贷款为1554亿元,剥离后不良资产率也会低于10%。

  该人士称,这些被置换出来的资产仍交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但并不再按照一家银行对应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的形式,而可能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竞价,以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至于央行何时启动票据置换计划,该人士并未给出答案。但他认为可能要在本次资产剥离完毕之后才会进行。

  上市清障,不得不为

  接二连三的清障行动,将决策层全力推进四大行改革的决心表露无遗。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分析,不良资产的再次剥离,应当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

  他说,2003年底国家进行注资时,曾要求中、建两行2003年“所有者权益+拨备覆盖+税后利润”与坏账抵消后要大于零。但那时中、建两行的税后利润到底有多少,还没有完全计算出来,只是一个估计值,这种估计可能有点乐观了。

  另一方面,2003年之后,商业银行重新进行5级分类,进行更为细致的清产核资,发现了更多的新的不良资产。如此一来,原有的权益、拨备和利润就不足以核销坏账,而450亿美元的注资又被严格要求不能用来抵消坏账损失。在上市压力下,这时候只能再次进行援助以缓解局面。

  中国银行一位研究人士的说法印证了钟伟的观点。“在上市过程中,中、建两行对以往的资产进行了细致的清理。”她说,“2003年中国银行从各分行抽调了很多人,内部对多年以前的资产进行盘查、清理,而同期普华永道也对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但不良资产最后得出的数字超出了此前的估计。”

  这位研究人士称,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拖累了两家银行的上市步伐,“中、建两行的上市已经推后了两次,建设银行原定今年上市,而中国银行则定为明年,现在这个时间只能设定为2006年和2007年”。

  “上市节奏放缓主要是历史积淀的问题太难解决,如裁员、人事改革推行并不顺利,”她说,“而相对于资本充足率问题,不良资产问题更难以处理。”

  她认为银行改革必须注重效率,“中国的银行行业改革已经浪费掉了许多的资源和时间,不能在这个时候再放缓下去。改革早晚都是痛苦的,关键是阵痛一时,还是长期痛下去。”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行新闻 全部建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
陈水扁“5-20就职”
飞人乔丹2004中国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访朝
美英军队虐待伊俘虏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首届中超联赛 汤尤杯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