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要闻 > 券商发债即将正式揭幕 > 正文
 
券商发债有望下月“开张” 机构投资者冷眼静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 08:22 新京报

  曾经连看大门的大爷都能拿万把块年终奖的证券公司如今一直在等待,等待证监会打开证券公司融资的大门,等待经历了3年熊市后的救命稻草。

  现在看来,这一切正离嗷嗷待哺的证券公司越来越近。

  7家券商有望下月发债

  业内人士透露,2月20日上午,一个由中国证监会牵头的有关券商发债的内部会议已经在京城不动声色地召开,而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城证券、东方证券等首批最有希望获准发债的券商的负责人悉数到场。

  “券商发债有望下月‘开张’,有关各方达成操作方案”与以往的市场猜测不同的是,这是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海证券报》发出的声音。

  据记者了解,在众多翘首以待的证券公司中,已经有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中信证券、海通证券、长城证券、东方证券等7家券商的发债申请得到了中国证监会的首肯,总共发行申请规模大约在70亿元至80亿元间。

  “曾经担保问题成为券商发债的一大障碍,毕竟当大家看不到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他的盈利模式的时候,银行是不会轻易地去做担保的。”第一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洪榕分析,“现在,证券行业的整个环境在转暖,所以这个问题会比以前容易解决了。”

  据业内人士透露,首批有望获准发债的证券公司已经相继找到了自己的担保方:银河证券、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的发债担保方为中国工商银行,东方证券的担保方是上海银行,海通证券由民生银行担保,而中信证券与长城证券均采用集团担保模式。

  另据记者了解,有望于下月启动的具体的操作方案是由证券公司向担保银行提供专用席位用于发债,并对该席位实行全封闭管理。

  保险、基金公司冷眼静观券商发债

  万事俱备并不意味着一切都顺风顺水。据记者了解,保监会曾经“暗示”各保险公司,不要购买券商发行的企业债。

  “我所知道的不仅仅是暗示,应该说是明示了。”一位证券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作为另一类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公司,对于此事也是讳莫如深。与明确对保险股上市表示欢迎态度不同的是,几位接受采访的基金经理的“统一口径”是:再研究研究,再看看。

  洪榕告诉记者,“其实,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隐情的。”

  洪榕分析,保险资金之所以不愿意购买券商发行的债券其实是由分业经营造成的,一旦保险资金获准直接入市,那么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其实是存在着利益上的分歧。对于基金而言,债券的发行意味着会在一定程度上与基金公司争夺客户资源,在基金本身扩容已经很快的情况下,基金公司当然不愿意看到另一个市场主体与他争夺相对有限的市场。进一步说,进入券商体内的这几十亿元资金最终的流向大多还是A股市场,而基金与券商的投资思路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低价进入金融业的良机

  “债券的利率很低,在股市转暖的情况下,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不会有很大的吸引力的。他应该会有自己的市场,这就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事了。”国内一家著名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确实,这70亿元债券还是不愁没有买家的。”在资深市场人士黄湘源看来,对于一些想借机进入金融行业的资金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很多的资金想进去做股东,不是基金公司就是证券公司,现在基金的行情上来了,进入的成本就高了,其实最初大家对基金不是也存在很大的不信任感吗?”一位业内人士同意黄湘源的观点,“一两年前新华人寿上市的预定方案中,每股定价为8元-10元,但是市场普遍不能接受,现在认识到金融行业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了,因为整个保险市场已经被大家看好了。所以,在市场普遍不认同的时候低价介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券商自身形象须重塑

  “为什么大家看好保险股而冷对券商发债?最重要的是保险行业的形象已经树立起来了,而券商却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形象。”黄湘源说。

  “除了南方证券暴露出来的一些老问题外,券商到现在还是没有给大家树立起一种新的形象。券商重仓股到现在还是难改价值投机观,不像基金那样表现得比较稳健。”业内人士表示,“70亿元资金只是让券商松一口气,关键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来解决。”

  “这笔资金是催化剂,如果券商能够借机运用好,就可以起到激活的作用,那样估计包括信托等融资的渠道和方式都会为券商打开大门。而如果券商还是用原有的思维方式,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有钱就去收购营业部扩张网点的话,券商就真的丧失了良机。”业内人士告诫,“现在市场还是处于牛市和熊市的过渡阶段,到底走势如何还很难判断。而且券商发债如果在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之前付诸实施的话效应会好些,否则的话就会冲淡他的政策效应。所以券商发债并不是前途一片光明。”

  本报记者 盛岚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