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操盘必读 11月26日证券市场要闻及简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26日 08:32 新浪财经 | |
叶剑/文 一、国有股减持 深圳商报《证监会国资委:国有股减持试点方案不存在》“近日有报道称,从中国证券监管部门获悉,经广泛征求意见,非流通股向流通股股东配售试点的新思路已经初步形成 简评:这个所谓“辟谣”,一方面也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来得晚了。因为股指已经放量升破20、30天线,只要回抽确认升破20、30天线有效,则沪深仍旧有可能转势。 二、宏观动态 国际金融报《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前10月增长46%》“今年前10个月,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总水平继续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11月25日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继续较快增长。1至10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6472.8亿元,同比增长46%。1至10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及供应业共新增利润1127亿元。” 简评:本消息属于较为重大的远期利好。工业企业利润如此大幅度增长,可以确定未来股市平均业绩将有提升,以及来年分红送转股的公司将增加、明年出现“凌钢第二”的可能性将增加。捕捉“凌钢第二”,是明年投资人共努力的优先目标。 三、高层动态 上海证券报《屠光绍指出:大力消除资本市场发展障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昨天在上证报和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需要积极的股市政策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必须大力地去解决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问题,大力地处理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矛盾,同时要大力消除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从广义上讲,包括推进市场体制的改革、完善市场的功能、健全市场的结构、丰富市场的产品、强化市场监管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包括整个市场发展的方方面面。从狭义上讲,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相关政策的配套、完善和调整,比如说对市场发展的税收政策、资金政策等等。因此要对各方面的政策进行具体研究,从而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 简评:屠光绍的上述讲话,并未提到可能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资本市场发展障碍。不过,如果“国有股高价减持”等属于障碍的话,则市场自然希望监管层有所作为。 四、机构动态/QFII动态 1、国际金融报《首只境外基金试水沪深A股基金规模近2700万美元,通过瑞士银行已买入25只A股》“当境内的投资者仍然在对未来A股市场的行情争论不休的时候,第一只境外专门投资沪深A股的基金---中国A股基金(Martin Currie China A Share Fund),已经悄悄地完成了首批投资组合,买入了25只A股并发布了他们对境外投资者的第一份基金报告。”“基金经理克里斯·拉弗尔11月24日对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中国A股基金自9月8日开始通过已经获得境外机构投资者资格(QFII)的瑞士银行对A股投资,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投资。投资组合包括A股、可转债、债券和10%左右的现金,近2700万美元资金中的82%都投资了A股股票。在25只股票的投资组合里有‘福耀玻璃’、‘新兴铸管’、‘伊利股份’、‘宝钢股份’等。” 2、上证报《QFII参与中集A股的增发瑞银获配30.8279万股》“据中集集团(000039)昨日的公告信息,瑞银华宝参与了公司增发申购并获得配售。这是QFII除可转债外首次参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公告透露,一家QFII(UBSLimited,即瑞银华宝)获配股份为30.8279万股;全国社保基金一零一组合、一零二组合、一零八组合、一零五组合等总共获配232万馀股。” 简评:综合上述,‘福耀玻璃’、‘新兴铸管’、‘伊利股份’、‘宝钢股份’、中集集团等,可以视为“瑞银华宝”题材股、QFII概念股。可以继续跟踪上述股票、选准上述股票的买点。 五、周边动态 深圳商报《恒指重上12000点》“昨日恒生指数收12008.07点,上涨159.51点,成交金额107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收3640.84点,上涨68.11点,红筹指数收1319.8点,上涨16.68点,恒指期货收12008点,低水0点,成交45983张,未平仓合约68406张。” 简评:港股昨天上涨是属于缩量上涨。不能改变已经确立见顶的事实。但是内地A股周二多空对比情况也有所分化,叶剑“暴涨暴跌及主力动态监测系统”显示:虽然向下启动的品种维持在19只的低水平,但是向上启动的品种由周一收盘为止的288只下降为115只。不排除出现短线震荡,尤其是近期暴涨股不排除有震荡适宜逢高出局。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5173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