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受托理财方案经四次修订 年底前有望出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11月24日 07:49 京华时报 | ||
本报记者肖宾 11月21日,记者从某银行北京分行的高层处获悉,备受市场瞩目的“集合受托理财管理办法”草稿已经完成了第四次修订,证监会已经就草稿的基本内容向银行、券商等各界人士征求过多次意见,预计该办法在今年年底前将正式出台。该办法出台后,上万亿民间储蓄将可以合法、合规地流向历经了三年熊市的中国证券市场,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连通渠道 券商银行双受益 近三年,股市长熊,券商全行业大幅亏损,目前都急需资金支持。对于集合受托理财,券商们抱着空前的热情,据北京几家银行的负责人表示,现在每天都会有多家券商的工作人员就集合受托理财一事主动上门要求联系。 券商热衷于集合受托式理财产品,主要是相比以往针对机构资金的委托理财,新产品的资金成本低于券商原来的资金成本。这样,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成本可大大降低,也就大大降低了券商对高风险高收益产品的追逐欲望。一些证券公司指望用这种方式来降低公司的运作成本,逐步消化目前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烂账。而银行可以从中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参与各方都有利可图。 针对目前券商的现状,全国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表示,很多券商是寄希望拿到救命资金,并不见得能对投资者考虑得很多,依托该产品,储蓄与证券市场的连通渠道是会有所拓宽,但该产品能否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还需经过市场的考验。 新办法抬高门槛 据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集合理财业务叫停之后,证监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招商银行去了好几次,和招商银行的有关业务人员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该业务交流过意见,经过近半年时间的磨合,拟订了“集合受托理财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 据有关人士介绍,即将出台的新办法,是通过抬高准入门槛的方法来防范风险的。在新办法中规定,集合投资计划应分为均等的份额,每一份额面值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且份额只能按照面值发行;同时,一个集合投资计划的委托人不得超过200名。照此规定,每份集合投资计划资金总量的上限将为1亿元。等于是通过资金总量的控制实现了对可能产生的风险的控制,通过对投资者资格的抬高,从而提高了投资者承担风险的能力。 但也有券商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资金总量限额定得太低,让券商在操作时缺乏运作空间;投资者准入门槛太高,立法者的本意是将弱小的、资金实力弱的投资者隔离于“集合受托理财”之外,但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不是也同样杜绝了这些投资者通过该产品获利的途径吗? 保底问题存在争议 新办法中关于“收益保底承诺”的问题也引发了一定的异议。按内部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新办法草稿规定,“证券公司可以认购本公司开发的集合投资产品,并在集合受托投资管理合同中对投入资金的数额、期限和承担的责任等进行约定。” 这个约定包括券商可以承诺保底收益吗?有券商认为,该条款给予了券商保底的自由;但也有人士认为,在新办法草稿规定中,还规定了,券商“不得以书面、口头、明示或者默示方式向委托人作出保证委托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取得最低收益的承诺”,券商肯定不能做保底承诺。 11月23日,王连洲对记者表示,“集合受托理财”实质上是一种信托,而信托本来就是合同各方凭借对对方的道德、操作能力的信任而签订的合同,是不应该保底的,从历史经验上看,也不应该承诺保底,日本的信托公司在理财时,曾经对投资者承诺过保证一年多少的收益率,但到最后做不到的时候,全都转化成了信托公司的负债,从而对整个经济都形成了一定影响。 王连洲同时谈道,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诚信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往往是券商不对投资者给予保底承诺,根本就拿不到投资,不保底,就没人让你操作。 形成利益共同体 国内目前的机构委托理财市场上,实际上也大量存在着券商做出保底承诺的事例。基于目前的现实状况,王连洲表示,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制度,将投资者和券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展示了券商现在承诺投资保底收益的证据。该人士指出,从2002年度多家券商的年报来看,在机构客户委托投资理财一项下,多家券商都统计为处于亏损状态。而委托投资理财的正规流程是:投资者出钱,券商操作,有了盈利后,投资者获益,券商收取佣金;没有盈利的话,券商最多不收佣金,也不应在该项目下出现亏损。但实际上券商报表上出现了亏损,那只能说明一些券商对机构客户做出了保底承诺。 王连洲表示,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制度,将投资者和券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王连洲谈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先把券商的自营资金和委托理财资金做到人员、机构、账户三分开,建立防火墙。这样做,可以先从制度上杜绝券商侵害投资者利益,比如当股市出现下跌时,券商是应该先把自营的股票抛出去?还是先把委托资金购买的股票抛出去?三分开后,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掉。在没有利益冲突后,券商就可以和投资者建立一个诚信的基础,再通过按投资收益分成的方法,解决保底承诺的问题。 集合受托理财业务(资料) 集合受托理财业务是由银行代为销售的券商理财产品,主要针对银行的客户,其目的是将储蓄资金投入股票、国债、企业债市场,以寻求资本增值。 该产品最早始于今年1月,当时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推出了“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原定5亿元规模的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后来吸引了10多亿元的资金;随后,类似产品相继出现,国信证券和深圳工行推出了“金理财计划”、长江证券推出了“长江超越理财计划”,这些产品大同小异,但都卖得非常理想,券商、银行都对此是一片叫好之声。 但随着这类产品的相继出现,券商为争取销售竞相提高保底收益率,甚至达到了7%。有关部门认为,如果不对这种创新产品作出某种限定和规范,任由证券公司开发会蕴含更大的社会风险。4月底,证监会对该业务正式叫停。 《京华时报》(2003年11月24日第B3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