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期,有关上市公司法人股(包括国有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转让公告频频见诸报端。据中国易富网统计,仅11月份,上市公司法人股转让的事项(包括已实施转让和拟实施转让的)就多达50多起,涉及公司近40家。而去年11月份,此类事项仅10余起,涉及上市公司不足10家。
从这些公司发布的公告来看,近期的法人股转让事项特点突出。
首先,协议转让是法人股主要的转让"通道"。据统计,50多起转让事项中,大约80%的转让属于协议转让,仅个别几起是通过司法拍卖实施转让的。而且在协议转让中,所有转让均是有偿交易,即现金转让。出现这一现象无疑与中国证监会去年10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有关。因为该《通知》明确指出,在制止场外股份拍卖活动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活动的规范管理。
其次,法人股转让中,涉及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的所占比例不大。据统计资料显示,股权转让后,引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发生变更的案例仅4起。而占总股本比例在10%以下的股权转让多达28起,其中有10多起股权转让涉及比例不到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
再次,从上市公司披露的股权转让协议来看,股权受让方中,投资公司"面孔"不少。如工大高新2880万股法人股的受让方是上海程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胜利股份2588.63万股社会法人股的受让方是山东胜利投资股份有限公司;ST琼海德805.2万股法人股的受让方是海南海基投资有限公司。
根据以往的经验,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多半意味着新老股东的交替,被看作是资产重组的前奏。但根据目前法人股转让的特点来看,由于大多数受让方受让的股权比例较小,且属于投资公司,因此业内人士认为受让方可能并不倾向在上市公司"扎根",相反投资的色彩更浓一些。即便少数几家受让方将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但其最终目的是否想对上市公司进行重组,还要拭目以待。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法人股的投资价值再次凸现呢?
有关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其一,近段时期,市场频频传出禁止场外拍卖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规定可能"解冻"的消息。如果这一传闻将成为事实的话,法人股无疑较具投资价值。比如预期收益高,法人股持有的低成本与二级市场流通股股价的价差是其价值的基础,这将成为投资上市公司法人股的最大收益来源。
其二,可能与上市公司国有股对外资开放有关。11月上旬,《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使得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不能向外商转让的历史终于结束。该《通知》规定,"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原则上采取公开竞价方式"。而目前的法人股受让方受让股权的价格主要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产生,且大多数交易价格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以投资为目的的公司也可能先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介入到上市公司股权市场中,以赢得市场先机。
另外,该人士认为还有一个特殊因素不容忽视,即12月初开始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法规,由于对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及相关信息披露的管理更加严格,可能对一些股权持有者买卖股权产生"加速器"作用,使得他们匆匆赶在12月份之前急搭股权交易这趟"末班车"。
一位资产管理公司的研究员则告诉记者,从目前财政部审批国有股转让的节奏看,较之以往有明显加快迹象,政策上是鼓励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上市公司,这就给了市场一个信号,从而导致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机会。因为现在法人股转让的价格普遍比较低,大多数转让价仅仅略高于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有些绩差公司的股权转让价甚至低于其每股净资产,才几毛钱。这种投资相对而言没有什么风险。
此外,该研究员认为,如果协议转让实施方便的话,禁止场外拍卖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规定解不解冻都无所谓,因为协议转让更好,交易价格更便于确定。
(上海证券报记者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