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调查证实,有关部门已就个别粮库涉嫌违规动用国家储备大豆在期货市场上交易展开全面调查。据悉,疑犯已被移交司法机构。如果此事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动用国储粮恐怕是要掉脑袋的;即使是在今天——粮食供给较为充裕的状况下,也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擅自动用国家战略储备、扰乱期货市场正常运行。
明天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第95期刊登了记者对此事的详细报道。
据报道,此前,大连大豆S0205合约(2002年大豆5月合约)巨量交割,已经引发了业内外密切关注和激烈争论,随着这场争论话题不断延伸,背后点点迷惑初现端倪。某报的报道更似乎证实了其中疑云。
5月渐远,余波未断。由于刊登《谁敢挪用国储豆》一文,连豆5月合约空方主力――某国有粮库,将某报告上法庭。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从中反映出诸多期货市场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剖这些问题,对期货市场的长远发展裨益久远。
2002年9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证监会关于申请开设棉花期货及恢复玉米期货品种的报告,原则上同意有关部门进行前期调研及相应的准备,时机成熟时另行上报。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对期货市场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热望年内推出的两个期货新品种实质上被押后,股指及石油等期货品种的推出暂时更不大可能被考虑。国务院谨慎批复开设期货新品种的报告原因固然很多,但也许与不久前盛传国家储备粮――黄大豆被私自拿到期货市场上去炒作不无关系。
目前,连豆11月合约又在不断暴出多逼空行情,体制上的“五月病灶”依稀可见。市场上的各种传闻不断,真假难辩论,对艰难前行的中国期货市场终究不是福祉。由于国储粮涉嫌被卷入期货市场,既使国家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被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使得尚未赢得社会各界充分信任的期货市场愈加尴尬。一方面,以中国经济体之大,十分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期货市场;另一方面,无论是市场参与者还是政府主管部门,依然对这个市场疑虑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