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文
一、舆论导向
证券时报《全新理论将实质性推动证券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前景光明。如果我国股票市场总市值占GDP的比例上升至100%,则意味着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到2020将有可能增长8倍
。”“全新的理论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实质性推动作用:新的价值观和分配观,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投资意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股权文化,有利于恢复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保护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保护私人财产,解除了各类资金投资证券市场的后顾之忧;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成为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要有发展和创新的思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应成为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同时也应体现在证券市场的实践过程中。”
简评:这一文章中最重要的,还是“解决中国股市的问题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宏观动态
证券时报《中国财政赤字在安全线以内》“前来香港出席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的中国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昨天在香港总商会举办的午餐会上指出,中国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和16.3%,都处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从中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实力看,这个赤字水平和债务水平也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简评:宏观面的积极因素,历来很多。但股市走势还是与其背离。说明还有其它因素制约走势。比如国际化、同国际接轨,等等。
三、对外开放/国际接轨
1、证券时报《国内外资本市场加快融合》“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昨日在首届世界资本论坛上表示,加入WTO加快了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进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向外国投资者转让的具体规定,这将会推动大批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刘鸿儒指出,目前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进程,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国际金融市场发行债券和向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中国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中国企业向外商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多种形式。”“正在研究和实施中的国内外资本市场融合方式主要包括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认定制度、中国存托凭证(CDR)等。此外,合资证券公司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正依照有关规定积极推进。”
简评:国际化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国际接轨过程中,挑战是难以回避的。
2、证券时报《定向增发将成外资并购主流方式》“继前不久青岛啤酒向美国AB公司定向发行1.82亿美元可转债后,上工股份又计划向德国FAG公司定向发行B股,业内人士认为——定向增发将成外资并购主流方式。”“在二级市场长期低迷,增发、配股、可转债等再融资方式屡屡遭遇寒流的情况下,定向增发无疑拓宽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
简评:市场如何反应,还需进一步观察。B股走弱,目前首先是缘于未来QDII的压力。
四、财税制度
证券时报《中国会计标准看齐国际惯例》“中国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昨天在此间指出,中国计划用3年时间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会计标准体系。除了明显违背中国现存法律法规或国情的情形,中国在会计标准制定上将尽量和国际同业接轨。她同时透露,下一步中国将会陆续发布有关每股收益、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政府赠与和援助等方面的会计准则。”
简评:财会制度也在为国际接轨做准备。国际化已经是大趋势。
五、利率动态
证券时报《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今起下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1月19日起,下调境内商业银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小额存款利率下调的外币包括美元、英镑、欧元、港币、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其中,一年期美元、英镑、欧元、港币、加拿大元和瑞士法郎的小额存款利率下调后分别为0.8125%、2.5625%、1.875%、1.125%、1.5625%和0.4375%,分别比调整前下降0.4375、0.25、0.1875、0.3125、0.0625、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不包括日元。”
简评:由于美国下调利率,因此外币存款利率下调不出意外。对于B股反弹有利。
六、周边动态
中证网《港股11月18日继续反弹涨54.44点》“香港股市周一继续反弹,恒生股指盘中上摸万点大关,终盘以9920.09点报收,成交金额同比有所萎缩,为72.95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收于(1880.06 -7.04),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收于(1076.59 +1.33)。今日港股以9982.65点跳空高开,全天盘面呈高位震荡整理走势。恒生股指摸高10006.07点,探底9844.81点,终盘以9920.09点报收,比上一交易日上涨54.44点,涨幅为0.55%。”
简评:港股在多重因素作用下反弹。有助于带动B股反弹。但目前B股仍旧处于弱势,仅仅是跌幅最深的深成B股指数有横走迹象。下降通道仍旧非常清晰。
新浪编者注:本文为作者授权新浪网独家刊登之作品,所有媒体及网站不得转载,除非获得新浪网及作者本人书面授权并注明出处为新浪网。欲转载者请来信finance@staff.sina.com.cn, 或致电:(010)62630930 转 5361,5151联系。本文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新浪财经频道的支持,欢迎赐稿与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