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所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认识和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
记者:请用具体的数据描述全面小康社会。
贺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水平较高的全面的小康社会。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的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尔系数50%;10、成人识字率85%;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12、婴儿死亡率3.1%;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这些指标及临界值是从中国当时的实际出发,参照了国际标准确定的,但与全面小康社会比较,不但标准较低,指标描述的范围也还不够全面。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16个指标进行测算,1990年全国小康实现标准为48%,2000年为96%。到2000年,尚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小康标准。即农民的人均纯收入1066元,实现了85%;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3克,实现了90%;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实现8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中部地区实现78%,西部地区实现56%。
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近两倍。经济总量从世界第10位跃升至第6位,生产力发展实现新的跨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根据测算结果,我们可以豪迈地向全世界宣布:一个12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我们就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记者:从衡量指标上看,目前我们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与要建立的全面小康社会有什么区别?
贺铿:目前,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区别是:
一是范围不一样。全面小康不仅包括物质的,更包括精神的和政治的。因此,江泽民提出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对小康社会更全面的描述,是对小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标准不同。我们在小康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有新的标准。比如,我们的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争取比2000年翻两番,那么,按照此目标,人均GDP就应该达到3500美元左右,符合世界银行2000年关于世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的中上收入国家水平。其它相关指标也是如此。可以肯定,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监测或量化时,不仅要提高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统计指标的临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
记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资本市场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看待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贺铿:小康社会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经过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在“全面”上下功夫,这其中就包括资本市场。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居民个人的金融资产等非劳动收入部分占了全部收入的很大部分,而资本市场就是实现这些收入的场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中发生了较大变化,财产性收入的比重逐步提高。例如,1989年城镇居民财产收入比重还不到1%,而2000年已经达到了2%。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投资趋向会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会进一步活跃。我国加入WTO之后,资本市场将进一步规范,投资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因此,一个更加发达的资本市场将为全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持。
记者: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贺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只重视发展经济而忽视制度建设,也不能片面追求平均水平,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制度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城乡和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只要抓住重点解决难点,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就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将建成真正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
(上海证券报记者 卢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