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创业板点金 长江生命获超额认购120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7月12日 10:48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 ||
记者陈少波发自香港 创业板已不是当年的创业板,生物科技也并非当年的互联网,但是,李嘉诚效应魅力依旧。尽管没有tom.com招股时街头那一眼望不到头的人龙,“长江生命科技”却在短短几天已经冻结了300多亿港元的认购资金,超额认购120多倍,掀起了香港今年集资热潮的第一浪。 李嘉诚概念受追捧 和tom.com一样,“长江生命科技”也是“李嘉诚概念股”———由李嘉诚控股的科技公司。不过,前者是一个跨媒体的旗舰,后者则主攻当今最火的生物科技。在不少市民的脑海里,“李嘉诚概念”就是“致富快车”的同义词。2000年3月,tom.com以每股1.78港元出售约4.3亿股新股,集资约8亿港元,令香港全城空前轰动。据说暗盘价一度猛升到11港元,而超额认购则高达700多倍!到认购交表的最后一天,由于上万市民赶着交表,旺角、尖沙咀等地交通大乱。于是乎,当“长江生命科技”去年底开始从幕后走上台前,“李嘉诚概念”再次甚嚣尘上。5月中旬,长江实业集团宣布,已向香港联交所申请分拆“长江生命科技”上市,一场“生物科技股热”立即席卷香江。一时间,几乎所有能与生物科技拉上关系的股份都受到投资者追捧,可谓“鸡犬皆升”。 散户认购争先恐后 7月4日,“长江生命科技”正式开始招股,计划出售13.07亿股,最高集资额约为27.9亿港元。它的招股价为1.8港元到2港元,但是据说暗盘价一度升至4港元。 公开招股首日,即传出消息机构投资者方面已超额认购。据港传媒报道,当天一家华资证券内部发出一个电邮,声称有10股“长江生命科技”待售,开价3港元。半个小时之内,这批股份速售出,迟来者后悔不已。 散户方面,也许是收票行多达50家,比tom.com上市时增加了5倍,也许是许多人选择了电子认购方式,因此银行门外未见人龙。但是,记者在汇丰银行一家分行,看到前来领取股票认购表的市民络绎不绝,甚至还有外国游客前来问津。不少证券行不仅全线延长营业时间,而且向客户提供高达认购额9成的贷款额,与港股中的蓝筹股看齐。“长江生命科技”的保荐人“所罗门美邦”香港主席梁伯韬透露,这次共印制了140万份白表(供投资者以自己名义来认购),但是第一天就开始加印。 长江生命科技”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李嘉诚概念股”。在它招股上市前,李嘉诚不仅通过长江实业集团投资该公司,还私人持有该公司近4成股权。7月3日,在该公司的上市记者会上,李嘉诚中途突然“杀出”,回答了10多分钟的问题,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我对(“长江生命科技”)公司非常有信心!” 资本运作值得借鉴 “长江生命科技”从长江实业集团中分拆出来,对它们各自的发展都有利。一方面,“长江生命科技”独立上市,不仅可以提高它的业务透明度和市场知名度,并且能够建立自己的股东基础。“长江生命科技”今后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股本和债务市场上开发和发展有关项目融资,而且它可通过认股权,把公司管理层的酬金与公司的股价挂钩,鼓励他们发展公司业务,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公司。另一方面,对于长江实业集团而言,不仅可从这次分拆中获得几十亿港元的特殊收益,而且今后能够专注为发展生物科技以外的核心业务筹措资金。 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并非只有李嘉诚。其实,不少香港上市企业都善于利用香港资本市场的优势来壮大自己。反观不少内地企业到香港融资,即使首次招股时颇为轰动,以后却静若止水,鲜见第二次融资。有香港资深金融界人士指出,如此融资,只做一锤子买卖,好比在股本市场一次性借贷,远未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看来,学会点金术,学会长期利用资本市场来发展自己,仍是摆在内地企业家面前的一大课题。 《国际金融报》(2002年07月12日第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