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朱丽
中外合资基金正越来越近地走向中国投资者。作为首批与中国券商合作拟建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公司,也加快了步伐。日前富通基金全球执行董事局会议在上海召开,该基金公司总裁吴瑞祺、董事总经理艾德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为成立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准备工作已就绪,同时对在年内拿到“牌照”充满信心。
据吴瑞祺和艾德佳介绍,富通基金与海通证券通过两年的合作沟通,已提前把将来有可能在合资基金公司碰到的问题作了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股权结构和管理架构问题。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不管股权结构如何,合作双方都把这个企业看成是一个战略合作,在这个企业内双方是平等的。富通作为一家成熟的基金管理公司,将会带来基金管理、投资决策程序、合规性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和理念;海通带来的是对本地市场的充分理解、了解哪些产品适合本地投资者的需求,在基金分销方面海通也可给合资公司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两者是优势互补,相互间并不严格区分领域。
对于未来的中外合资基金的规模,富通的这两位高管认为,20至30亿人民币的规模比较合理。同时,他们认为,中国一些基金的规模已超出了欧洲基金的平均规模。尽管中国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但由于中国市场本身容量很大,因此,在投资人对基金的认知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发出规模较大的基金。但他们认为,随着市场的成长、对基金认识的提高,及股票市场提供机会的增多,更多专业化的基金会慢慢成长起来,中国目前规模较大、特征不太明显的基金将会受到挑战。艾德佳说,他们在发行新的基金之前,会花很大的精力去告诉投资者这一产品的特征,它究竟会满足投资者哪方面的需求。但中国的基金由于初期的成功发行,使他们忽视了怎样把基金的特征、投资目标、管理程序,以及合规性等方面充分地告诉投资者。
他们认为,一个好的基金要把基金特征通过市场教育、分销商渠道的教育,以及信息披露的渠道不断地传播出去,不仅是要告诉投资人他买的是什么基金,同时要维持这种长期的交流和信息传递。富通希望能让国外著名的基金评估机构参与到中国市场,或把它们的经验、做法引入到中国市场,让投资者运用这些中介来了解基金的好坏,以便作出投资选择,同时也使市场有一个公正的标准,这在国外是一种趋势。因为,在海外有60至80%的新参与购买基金的人依赖于中介机构对基金的评估。
对于如何做好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富通的两位高管认为,中国目前的投资品种还较为单一,所以在市场中分散风险主要通过行业配置,在这方面富通具有优势,而这方面的经验富通将会毫无保留地移植到未来的合资基金公司中。其中最主要的原则还是怎样构建一个哪怕只有A股,但风险也比较分散的组合。
艾德佳说,毫无疑问,在富通全球发展计划中,与海通证券的这个合资项目是最具有吸引力和令人振奋的。富通一般如选定一个项目,都会考虑这一项目的利润能在将来在富通的赢利比重中能达到10%,他表示相信,如果富通能拿到中外合资基金公司的牌照,这个项目在5至10年中,也能占到赢利比重的10%,将来还会更高。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