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邵小萌 李映宏
昨日刊登的招商银行招股书披露,招商银行首次在国内银行业中采用了国际呆帐准备金计提方法,准备金年末余额超过67亿元。与此同时,已经上市的民生银行、深发展也在近期披露,将对境内外呆帐准备金计提差异部分进行追溯调整。这些迹象显示,国内上市银行准备金计提有望全部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由于银行业风险放大效应的特点,银行资产质量在银行业竞争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与一般企业相比,银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资产是股东权益,相当大的部分是负债,而负债又被运用于贷款,贷款利息成为重要利润来源。在这种“杠杆”式经营下,资产质量的轻微下降都可能使股东投资蒙受巨大损失。
而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被认为普遍不高,对呆帐准备金的计提被认为不足。以往,我国商业银行按照贷款余额的1%计提准备,按贷款分类计提的准备金不能在税前抵扣,分类计提不被提倡。直到今年起才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即按国际通行的按贷款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共五级,分别按不同的比例计提呆帐准备金。
招商银行在发行前一步到位实现了呆帐准备金计提与国际的接轨。而已上市银行则用了两年时间逐步赶上来。
2000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针对商业银行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商业银行在编制招股说明书、(下转第8版) 年度报告时,除聘请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按境内准则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应聘请获特别许可的境外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审计准则进行补充审计。三家上市银行都在去年按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进行了准备金计提。但在实际执行中,两套报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去年年报而言,三家已上市银行境内外呆帐准备金计提存在30%-70%左右的差异,导致净利润与可供股东分配数差异突出。
证监会在去年11月23日颁布的有关规定针对差异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解释,要求:“就同一事项,两份财务报告不应存在会计估计上的差异。”而贷款准备金计提比例的差异正是会计估计的差异。同时规定在提取任意赢余公积金及分配股利时,以经境内外会计师审计后的可供股东分配利润孰低原则为基准执行。
业内有关人士认为,虽然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计提标准的不同而改变,上市银行同一准备金计提,与国际通行做法靠拢,向投资者充分揭示资产的风险程度,无论对投资者获得准确信息,还是对银行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都是积极的。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