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
国有股减持话题进入真空期
两会代表提案引发利好预期
经济学家观点再碰撞,分歧渐小
“扩大内需”方针造就热门板块
伴随着两会的召开,沪深股市从周一开始放量上涨。细细品味两会传递的政策讯号,能为这次由“两会”引发的行情找到很多注脚。
国有股减持悬置
两会召开之前,曾有媒体认为国有股减持问题将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而3月5日朱镕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没有提到国有股减持的问题,管理层对待这个问题的谨慎态度可见一斑。与管理层的谨慎态度相辅相成的是两会代表对于国有股减持的积极建言:政协委员李雅芳在提案中建议通过立法规范国有股减持。人大代表周芝石在向全国人大递交的议案中,也有类似提议,并且得到了众多附议。种种迹象表明,国有股减持以及它对证券市场的重大影响已经成为了辐射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审慎推出而非不断试错的原则正在越来越深刻地为上层理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揣测,国有股减持短时间内再行推出的可能性不大了。
提案引发利好预期
两会中有关降低交易成本的提案被市场理解为积极的信号。事实上,去年11月份财政部下调交易印花税之后,关于再降交易成本的呼声依旧不断,经济学家董辅就曾在此后表示印花税还有下调空间。
然而有分析人士认为,短期内降低交易成本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市场回暖更多的依赖于另外一个潜在利好:恢复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政策。分析人士认为,经过2001年股市暴跌而全线套牢的投资者,很可能通过二级市场配售的重新启动,而分享到一级市场的机会。3月7日,参加两会的证监会副主席高西庆在回答关于能否恢复按股票市值配售的方法时,也并未予以否认,称“股票发行方式改革一直在考虑之中”。
乐观+呵护:经济学家分歧渐小
去年的两会中,吴敬琏成为了众多目光的焦点:他于年初发表的关于证券市场“泡沫”和“赌场”的论点,成为了股市大论战的导火索。今年的两会中,经济学家的论断中已经少有火药味,“乐观+呵护”成为了包括吴敬琏在内众多经济学家对待证券市场的基调。吴敬琏首先肯定了中国经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保持7%的GDP增长的条件完全具备,同时否认自己在任何场合提出过中国股市“推倒重来”和“千点论”的主张,也申明不赞成去年一度采取的国有A股先按市场价变现再拨付社保基金的政策。在去年论战中以“反方”身份出现的厉以宁和萧灼基也发布了类似的观点:厉以宁认为去年证券市场的下跌对于市场各方都不利。他同时赞成将国有股减持方案交予人大立法的提案。从经济学家对证券市场的态度可以察觉,以乐观态度看待经济前景,以呵护之心对待证券市场,成为了今年两会中经济学家们传递出来的共同信号。
“扩大内需”激活板块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依然成为了一个关键词,而不久前央行的降息,实际上也成为了扩大内需的铺垫。在上周一马当先的领涨板块中,基建板块成为了主力军:首先是作为“扩大内需”杠杆的房地产股揭杆而起;随后由房地产股辐射的水泥板块、钢铁板块、电力板块也出现了底部放量拉升的动作。春节过后,市场一度热炒“垃圾股”,然而终因题材缺乏说服力而偃旗息鼓,之后市场陷入了热点断档的迷茫之中,而由两会召开引发的“扩大内需”概念股的启动,明显地吸引了场外资金介入,市场开始显露出真正的强势。另外,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了国有企业、信息、生物、新材料、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这些都将成为今后经济中的热点题材,对股市中这些板块多加留意,也是“两会”带给我们的一个启发。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