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多数投资者看到11月12日这则“上实集团收购浦东不锈”消息时,只会想到———难怪浦东不锈此前走得这么强。该股从10月22日的7.5元启动,到本周一消息亮相为止,最高价已触到10.35元,半个月涨幅38%,随后几日继续走强,18个交易日居然只有2根阴线。或许二级市场考虑更多的是浦东不锈是否会“见光死”,但其实我们有必要将目光放得更远一些,留意一个更为长远的现象———中国加入WTO后,瞄上中国广阔市场的不仅仅是外资,也包括“海归”大潮下的红筹股,最典型的例子当数这一年来在国内证券市场上频频出手收购
上市公司的华润、上实(请注意,本文所称的“华润”和“上实”,包括但不局限于它们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部分,还包括它们在国内的关联公司)。
在国内证券市场,华润旗下已有深万科(000002),近期又瞄上四川锦华(000810)和ST吉发(600893),上实旗下已有上实联合(600607)和上海家化(600315),近日则又看上了浦东不锈(600748)。
一、“根正苗红”的出身
若论起出身,来自北京的华润和来自上海的上实绝对称得上“根正苗红”。
华润:华润集团于1948年成立于香港,是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70亿港元。中国华润总公司成立于1986年,注册资本96.58亿元。华润曾是中国各大进出口总公司在香港的总代理,作为重要的红筹中资机构,华润在香港联交所有5家上市公司。
上实:上海实业是上海市政府在海外的窗口公司,也是上海在海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系于1996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18.59亿元,2000年末的净资产逾50亿元。
二、急匆匆的收购步伐
从下表我们发现:(1)时间上看来,华润、上实在今年的9月份后明显加快收购的步骤,尤其是华润,继2000年6月收购深万科之后,在2001年的9月份一口气连收四川锦华、ST吉发两家上市公司;上实第一次收购是在1997年6月,2001年力度也明显加大,3月上海家化发新股上市,11月再度出手收购浦东不锈;(2)从地域分布上看来,出身北京的华润眼界更广,从深圳到四川到东北的上市公司,一一都要。相比之下,出身上海的上实目标很明确,只爱上海本地股;(3)从收购公司的质地上看,这两大集团显然是“点石成金”的高手,华润当年收购万科是因为绩优,但到收购ST吉发时,明显已经不在乎上市公司的原有质地,只着眼于一个壳资源。上实集团就更是如此,收购联合实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重组行情,如今虽然浦东不锈业绩不佳,但它根本不在乎。
我们一直希望能准确把握住下一次行情的主流概念,故而我们一直努力探索“新WTO概念”的真正奥妙,海归现象应能让我们得到一点启发。
上市公司 消息初次公布时间 初次受让持股比例 初次收购价格
深万科 2000.6.22 中国华润总公司持股8.11% 2.28亿元
四川锦华 2001.9.11 中国华润总公司拟持股51% 1.5亿元
ST吉发 2001.9.28 持股37%的原第一大股东与香港华润集团达成意向 未知
上实联合 1997.6.19 上海上实(集团)持股29% 1.18亿元
上海家化 2001.3.15 上市上实日用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发起上市
为第二大股东、持股28.15%
浦东不锈 2001.11.10 上海上实 集团 拟持股73% 未知
(注:深万科、上实联合的初次受让比例、初次收购价格皆与现有持股比例略有不同)
(青海证券 黄硕)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