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银广夏在连续12个跌停板后被首度打开,成交量急剧放大,当天1.04亿股的交投占流通股的37%,似乎预示着该股的下挫进入尾声,应该有利空出尽之感。但奇怪的是同一天却有许多强庄股跳水,如天津磁卡、中大股份、天山纺织等,大盘也被拖累创出新低,为什么会这样反常?这里有机构之间的资金链问题。也许在最黑暗的日子即将过去前,一大批融资机构悲壮倒下了。
银广夏对市场的冲击实际上有“两波”,第一波涉及到大庄家中经开。当东方电子放巨量下挫时,大资金“挖东墙补西墙”的兑现几近疯狂。其实当时还有一些个股同样大幅跳水,像广钢股份、沙隆达等,因为银广夏有数十家机构重仓持有,出现资金缺口时,只能无奈平仓其他股票。第二波冲击则发生在本周,因为银广夏跌停板打开,就意味着债权人可以和你“结账”,或者直接从你的账户划走资金,钱不够还债,就大肆抛售其他股票,一了百了。如果讲在银广夏停牌期间,甚至复牌后一直跌停板,债务人以卖不出去为挡箭牌,尚能喘口气,但当巨量放出能逃出去时,黄世仁们是绝不会客气的。因为放债的知道,现在不把钱“抢回来”,就会迅速贬值,果然,放出1亿股的巨量之后,又重蹈跌停板,债主们逼人实在太急。
一只银广夏从流通市值86亿元,快速贬值到20多亿元,猛然间“消失”60余亿元,波及的跳水股有10多家,除了基金和上市公司还能吃“大锅饭”凑合着生存外,民间机构和部分大户,不少已清仓出局。
现在沪深股市流通市值短期缩水4000亿元,相当于70只银广夏的暴跌损失,如果一只银广夏“打倒”10只强庄股,则7月份之后的大盘下跌,股市中至少有700只庄股中的机构受到重创。不过大盘回落的节奏较慢,个股拉升的幅度大小不一,加上大多数没有银广夏那样亮丽,所以市场并没有感受到像银广夏暴跌那样的“惨烈”。但4000多亿元的市值流失,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按目前机构资金实际占市场50%份额测算,各类机构损失或账面亏损2000亿元,包括基金、券商、上市公司、各种社会机构、私募基金等。
相比个人投资者的2000亿元损失,众多机构同样数额的“赤字”性质就大大不同,其中向银行融资、同业拆借、透支做庄等方式融入比例不低。上涨时是“多赢”,雪球越滚越大,大挫时必然是“俱亏”,因为银行为保本要收回,债权人为“弃息保本”要抽资,债务人要抛售股票还债。
机构投资者融资触角伸到方方面面,抗危机能力很强,一般小风浪均能靠拆借资金化解,但真的山穷水尽,又会一泻千里不可收拾,正所谓“成也机构、败也机构”。
中国股市此波大调整,不是国有股减持所致,也与宏观经济面无关(就像上涨时一样),是大批机构像早期个人大户一样,必须付出的“成长代价”,市场经济永远是把双面刃。(上证综研 郭宪)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