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郑小兰
一个由非权威机构主办的研讨会——中国投资基金峰会(深圳)竟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数百名投资人,显然中国私募基金的出路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组长王连洲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两年数易其稿的《投资基金法》原定于8月份由全国人大审议,但是这一工作并未如期进行。
“投资基金法出台的关键还是关于私募基金这一块。”王连洲说,管理层对于私募基金的放与管还是举棋未定,而《投资基金法》何时出台眼下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规范不等于非法变合法
据《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的另一位人士透露,让管理层倍感不安的还是私募基金的庞大数量。这位人士认为,中国的私募基金远远不止《中国私募基金》报告里所调查的7000亿,如果加上一些投资公司、创投公司以及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整个私募基金的规模应该有1万亿,机构数量也有一万家以上。“上万亿的东西搁在那儿,谁不怕?”
对于地下基金的存在,目前管理层的态度有三种:一不承认不正视,二是承认正视但管不了它,三是正视它也管理它。换一种说法就是放、堵和疏。而《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的成员们显而易见地采取了管与疏的做法,《投资基金法》的第四稿已关注到中国私募基金的存在并为其勾勒了规范运作的法律框架,只不过对于时下流行的私募基金这个名称,专家们认为不准确,且怕对私字敏感的国度容易造成误会,他们更倾向于将之称为资产委托管理。
按照《投资基金法》草案的态度,未来私募基金的出路无非是两条:“愿意按法律框架进来的基金就要合法经营,对于那些不愿进来又违法的基金,不治你,治谁?”王连洲再三强调,“我们所说的让私募基金合法化,就是规范,而不是有些人所想的把非法的东西变成合法。”
为什么要对私募基金采取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的方式,让其从地下变成地上、从黑暗置身光明之下呢?王连洲说,“只要是大量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地下基金活跃是因为有宏观需求。”王连洲分析,首先是投资者心理上的需求,尽管大多数东方人相信自己的理财能力,但中国投资者中仍有一些人群希望通过专家理财带来丰厚回报。另外,货币市场上资金充裕,而资本市场上资金相对紧张,货币市场上的资金需要投资渠道提高回报。
事实上,私募基金在中国的顽强生长不过是国际私募基金发展的一个缩影。根据金信证券研究所的研究,早在1998年,全球私募基金总量就超过了10万亿美元。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早就成为全球闻名的私募基金,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金融控股公司都在从事私募基金,这似乎从一个侧面映证了中国发展私募基金的必要性。
王连洲和立法组的专家学者均认为,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决不可等闲视之。“投资者由私募基金理财很难得到法律保护,尤其是今年这种市场状况,年初承诺恐怕难以兑现。”王连洲说,私募基金内部大小问题可能随着资产扩大而激化,大规模地下资金运作加大了监管难度,而一旦出现携款潜逃事件,将极大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如此庞大的资金运用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市场的繁荣、经济的发展,尽快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整顿,已成为国内经济学家和法律专家的共识。
越早合法越好
此次中国私募基金高峰会的举办方是一间民营企业——高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会上,高盛公司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其投资理念,而另外一家公司也借机大散资料宣讲自己要做国内乃至亚洲优秀私募基金的理想,这种种举动本身就预示着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私募基金渴望着沐浴阳光与公募基金同台竞争。
事实上,从王连洲等专家们的调查来看,一些私募基金运作规范程度丝毫不让公募基金。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规模较大的地下基金已开始运用美国的相关市场规则和公司管理章程,更有不少公司高薪聘请公募基金和券商做兼职人员,定期为公司会诊。有关报道则揭示,目前国内最大一家私募基金有150亿的规模,在全国有二十多个分支机构。
曾成功运作过几家上市公司的某投资咨询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白,他们很希望尽早合法化。与某些私募基金对上市公司“空手道式的业绩包装、赤裸裸的利用”不同,这位人士透露,他们公司的理念是做企业,对上市公司进行战略调整,为上市公司寻找好项目或进行兼并重组提供专家咨询,将上市公司从不起眼的业务做成行业领先的蓝筹股,随着上市公司的成长自己公司也获得成长。
这种积极的投资方式正成为私募基金运作的主流。这位人士认为,像他们这样一些规模较大的私募基金人员素质都比较高,他们公司的五六名研究人员都拥有硕士学历和不同的工科背景,而创办者也是来自证券界,拥有从业经验和广泛的人脉关系。
目前,中国很多私募基金都是以工作室的名义出现的,作为在业内颇有名气的去长工作室首席分析师,李云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期盼心情:“私募基金越早合法越好。”李云的这番话来自亲身体验,他为客户理财的前提条件是沿用美国私募基金业做法——不承诺投资收益,只在盈利中分成。“如果有法可依,我们运作的环境会更好一些,客户的资金也能得到法律保障。”
李云打了一个比喻:“如果这个市场上只有公募基金,那就像一个巨大的蛋糕只有一个在哪儿慢慢吃,而如果能将私募基金放进来,就能够对公募基金形成压力,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在李云看来,私募基金其实比公募基金更具优势:首先他实现绩效挂钩,只有给客户赚到钱了才有收入;而公募基金是按规模每日提取管理费,收益与基金经理人投资没有直接挂钩。
另一方面,大多数私募基金采取保底方式,保底合约下的风险完全由管理人承担,分成合约及保底加分成合约下的风险,管理人也是与出资人一起分担的,因此责任心特别强;而对于风险,公募基金发起人实际上分担得很少,公募基金运作过程中反而经常会考虑发起人的利益,这样容易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如接盘、人为做成交量获得高额手续费返还等。
尽管有不少公募基金的人士指责私募基金没有任何披露监管,操作更具隐蔽性,对公募基金非常不公。但有关人士指出,公募基金的特点尽管是四权分立、信息透明、风险分担,实际上这些优点是打折扣的。基金持有人参加基金大会成本很高,基金发起人实际上控制了基金大会和基金经理等相关人员的任命权,这使公募基金的四权分立实际上只有三权分立。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是半个月公布一次投资组合,信息是滞后的,而私募基金的出资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基金运作情况。
与李云他们急切心情不同,对于私募基金何时能被政府“招安”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位私募基金管理者担心中国宪法至今没有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又如何能保证私募基金的利益?另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很多投资公司有一个公开的名分,资产重组做得风生水起,也赚了不少钱,根本没必要再去按未来严格的法律将自己变成私募基金,而一些小的工作室、咨询机构由于规模小恐怕很难达到法律要求。“因此,所谓的私募基金,完全是扯淡!”
相关报道:私募基金构想
★私募基金目标客户的选择在目标客户的选择方面,私募基金与委托理财、共同基金各有侧重。私募基金倾向于选择拥有资金在100-2000万之间的客户。委托理财一般面向资金超过2000万的投资者。共同基金的主要服务对象则是中小投资者。
★私募基金开放程度的选择1、开放式私募基金;2、半开放式私募基金;3、封闭式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组织形式的选择1、公司式: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构,运作比较正式和规范。目前公司式私募基金(如“某某投资公司”)在中国能够比较方便地成立。半开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够以某种变通的方式,比较方便地进行运作,不必接受严格的审批和监管,投资策略也就可以更加灵活。
2、契约式:契约式基金的组织结构比较简单。具体的做法可以是:(1)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的管理人,选取一家银行作为其托管人;(2)募到一定数额的金额开始运作,每个月开放一次,向基金持有人公布一次基金净值,办理一次基金赎回;(3)为了吸引基金投资者,应尽量降低手续费,证券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根据业绩表现收取一定数量的管理费。其优点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缺点是其设立与运作很难回避证券管理部门的审批和监管。
3、虚拟式:虚拟式私募基金表面看来像委托理财,但它实际上是按基金方式进行运作。
4、组合式:为了发挥上述3种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可以设立一个基金组合,将几种组织形式结合起来。组合式基金有4种类型:(1)公司式与虚拟式的组合;(2)公司式与契约式的组合;(3)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4)公司式、契约式与虚拟式的组合。
★私募基金投资策略的选择
1、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共同基金最广泛采用的一种投资策略。按投资对象分,一般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货币市场工具投资等策略。
2、风险投资
其缺点是资金流动性较差。
3、产业投资
指结合了风险投资与证券投资的优点,专门投资于某些特定产业的投资策略。
4、其他
其他投资策略有对冲策略、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特殊事件投资策略等。虽然在中国目前的市场上,这些策略中有许多不能被直接采用,但它们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综上所述,在投资策略的选择方面,产业投资策略具有提高收益、控制风险、能充分挖掘行业成长潜力等优点,而且与证券投资及风险投资相比,目前还未被广泛采用,因而具有比较大的获利空间。(晓兰)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