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伟) 昨天下午,银广夏董事局主动给本报发来一份名为“广夏(银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风险提示性公告的背景资料”的传真。记者仔细阅读传真后联系了银广夏董事局秘书丁功民。丁功民告诉记者,给媒体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想让大家明白公司整体是好的,有问题的只是局部。
昨天下午3时,记者接到这份传真时多少有点疑惑。因为传真落款处虽然署有银广夏董事局秘书处主任魏德元的名字,但却没有公司的公章。记者按照传真提供的电话联系魏德元,但这个电话却始终没有人接,而且这个电话在银广夏的公开资料里也查找不到。记者一时怀疑是否有人假借银广夏名义给报社发来传真。无奈之余,记者联系了银广夏董事会秘书丁功民。丁功民称,公司确实授权北京的一家公关公司向媒体发了一个材料。他称,公司同时还把资料传真给了深交所,希望深交所能当作公司公告来发布。记者问丁功民发这个材料的目的,丁表示,公司希望让社会和股民知道,银广夏整体上是一个健康的公司,有问题的只是子公司天津广夏。记者追问,这是否意味着公司董事局对天津广夏的造假行为一无所知,丁功民声称正在忙着,匆匆挂断了电话。
昨天,银广夏通过深交所发布了风险提示性公告。这是自8月2日《财经》杂志刊出银广夏造假文章后,公司首次承认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存在产品产量、出口数量、结汇金额和财务数据不实,且问题严重。银广夏昨天传真给本报的资料分三个部分。一是“银广夏的整体情况”;二是“关于募集资金投向”;三是“关于萃取产业”。
在第一部分,资料说“新闻媒体披露的问题主要涉及银广夏的子公司——天津广夏公司,而银广夏的整体还是好的”。资料称,银广夏现在已经形成了特色生物资源高科技产业体系。主要有中药现代化产业;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及葡萄酒加工;宁夏枸杞产业;文化和其他产业。资料称,“上述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科技效益,并即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些项目的建设,在企业加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的探索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增加农民收入、企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科研体制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资料在第二部分关于募集资金投向中称,公司总共从证券市场上募集资金5.7亿元,其中在宁夏投资3.8亿元。资料说“公司长期坚持在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艰苦创业,与沙漠、干旱、贫穷和落后抗争,为西部大开发的战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资料的第三部分在叙述萃取产业的前景时表示,“萃取作为一项新兴的高科技项目,对其市场前景,我们至今仍然充满信心”。
仔细阅读了银广夏的这份资料后,记者昨天下午4时30分左右电话采访了《财经》杂志负责人杨大明先生。杨告诉记者当时他们还没有收到银广夏的传真。记者表示可以传真一份给他,然后想请他就该资料发表看法。记者发完传真半小时后再次采访了杨大明先生。杨表示他已看过了材料。在他看来,该材料没有什么新意。记者问,“有市场人士评论,银广夏此举难免有“弃卒保车”之嫌,他对此评论怎么看”。杨大明表示,杂志社目前总的态度是静观事态发展,在对相关事件取得深入了解之前不准备发表新的评论。
记者注意到,在《财经》杂志《银广夏陷阱》一文中有这样一些判断和基本事实。一是“有理由相信,天津广夏方面特别是原天津广夏董事长兼总经理、现银广夏总裁李有强在整个过程中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二是“银广夏董事局主席张吉生预测,未来三年内每年业绩连续翻番不成问题”。三是《财经》的一个总判断:“真相再清楚不过了:天津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