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资金危及股市发展 监管部门收缴股市黑枪

2001年08月04日 10:24  北京青年报 

  七月,本是好事连台: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上半年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均稳定增长,“入世”的曙光已经显现,一切都朝着喜人的方向发展着。

  然而,与此相反的是股市令人担忧的表现:7月30日,人称“黑色星期一”,沪深指数跌落5%,沪指轻松击穿2000点大关;两市1200多只股票中,仅有26只上涨。一时间,满盘皆绿,整个市场笼罩着极度恐慌的阴霾。大盘怎么了?投资者的心里充满疑问。

  的确,国有股高价减持、新股发行频率加快、上市公司预亏预警公告的频繁发布,都对大盘的下跌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人们关注的焦点渐渐转向了近期央行对违规入市的信贷资金展开的大规模调查和处理。

  违规资金到底有多少?它们流入股市将有什么危害?央行又为何要坚决查处?这一个个疑问都需要弄清楚。都说股市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是不挤干股市中的泡沫,它如何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中国证券市场又如何健康发展?

  央行首次披露查处违规入市资金情况

  7月26日,一条外人看似普通的金融新闻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特别引起了证券市场人士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公开发布了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情况的通告,通告指名道姓地指出,交通银行沈阳分行假日支行、中国银行沈阳分行、建设银行阜新分行、华夏银行沈阳分行五爱支行四家金融机构,在2000年4月至2001年1月间,擅自放宽条件,对一些企业签发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23.77亿元商业汇票给予承兑和贴现,致使其中5.1亿元贴现资金违规流入股市。通报中同时公布,央行决定责成有关金融机构对这四家金融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对这些违规分支行的至少11名主管行长或副行长分别给予了撤职等相应的惩罚。

  其实,央行此次调查出的现象并非什么十分出人意料的大新闻,甚至在一些地方,银行信贷资金悄悄流入股市早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而此事之所以颇为引人关注,在于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公开披露查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情况。联想到在今年年初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戴相龙就曾提出要严肃查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行为,其后,央行又在多个不同场合强调过对此类违规行为的查处决心,并严肃提出,此举是为了加强信贷资金管理,防范新的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这些是不是说明监管部门要对卷入股市的违规资金下手了?

  与此同时,另有消息援引有关人士透露,这种调查实际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最近更加紧锣密鼓地进行,已有若干调查小组奔赴各地。消息人士说,对利用各种违规手段导致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银行和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不日也将出结果。而就在这条消息发布的7月26日前后,中国股市经历了一场让人倍感寒意的大跌行情,跌势之猛、跌幅之深,都为近年来未曾出现过的。尽管与此同时出台了国有股高价减持,出现了新股发行频率加快、上市公司中期业绩偏弱等现象,但渐渐地,人们越发感到,此次大跌与查处违规入市资金有关。

  巨额违规资金闯入中国股市?

  上面所说的“违规资金”,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流入风险性很大的股市的银行资金,这主要是一些企业或个人利用其他理由获取贷款,而后把贷款投入股市。这里所说的“规”,指的是1994年国家在金融体制改革中提出的实行银行、证券“大分业”管理,券商、机构等都不能从商业银行拆借资金进入股市的规定。

  至于股市中到底有多少违规资金,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违规资金早已注入了中国股市,甚至目前已经成为了股市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近期某财经媒体披露的一些材料更令人惊讶,材料称当前支撑股市的大资金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证券投资基金500亿元和券商自营资金600亿元左右;二是券商委托资产管理的1800亿元和私募基金8000亿元左右。后者合计约10000亿元左右,占到了A股流通市值的60%。

  对后一种资金,有关人士分析,除了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公开披露的仅50亿元左右)和私募基金代理的个人投资等部分来源基本合法外,其他大部分多少与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有瓜葛。一般来说,银行贷款增加必然带来相应的企业存款增加,而确有资料显示,银行的企业贷款上半年增加了5000多亿元,企业存款仅增加约1000亿元;另外4000亿元去向不明。

  据一份不公开的调研报告估计,银行信贷资金(以商业票据贴现方面为主)违规流入证券资金的总体规模高达6500亿元至7000亿元左右(其中一、二级市场大致各占50%)。银行资金实际上支撑了目前股市的近“半壁河山”。

  违规资金危及股市发展

  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违规资金进入股市,对于银行和股市都是很可怕的事情。他说,对于银行来说,由于目前的股市中泡沫成分相当大,起伏难测,一旦市场从高位落下时,表面套住的虽然是贷款企业,但实质上套住的就是银行的信贷资金,这将直接导致银行的坏账增加,使银行的金融质量下降。

  就在今年年初,监管部门决意打击恶庄时,出现了“中科系事件”,几只股票出现了连续跌停的走势。此后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中科系事件”再闹下去,极有可能对资本市场、银行造成巨大冲击,极端的可能就是会爆发中度金融危机。《中国证券报》副总编杜跃进也表示,“中科系事件”绝不是几只股票连续跌停那么简单,差一点造成中国的金融危机。

  杜跃进对此有自己的事实依据,当年名噪一时的梁伯韬领导下的百富勤,不就是由于在印尼一家公司债券发行上出现支付危机而使自己破产,进而加剧了1998年香港金融风暴吗?

  除去对宏观金融业的影响,刘纪鹏认为,违规资金的介入对股市本身的影响也很大。他个人认为,近期中国股市的大跌,不应全归于是国有股高价减持造成的,这实际是今年年初中国股市大论战的延续,核心还是中国股市的泡沫太多了,而大量违规资金的涌入,则是形成这种泡沫的重要原因。他解释说,多数的违规资金实际存在于一级市场,毕竟这里的风险小一些。但正是由于它存在于一级市场,使得从一只新股在发行之初,就产生了可怕的泡沫。国外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也就二三十倍,而在我国,一级市场上新股的发行价就在30倍以上,高的竟达六七十倍,这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如此高市盈率的新股仍然是市场争抢的对象,中签率仅为千分之几,像中石化这类超级大盘股的新股中签率也只有0.6%左右。最近的四只新股发行又创下了申购资金冻结的最高纪录,这些显然都是大资金的作用。

  高市盈率的发行价,应该说已经给二级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奇怪的是,这依旧是只赚不赔的买卖。这些高发行价的股票进入二级市场后,通常还能有50%到100%的赚头儿,从而使股市泡沫在二级市场被继续放大。这种怪现象的关键就在于,一级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在六七千亿元的游资面前,多大盘子的新股都显得是那么渺小。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药方,就是彻底查清这六七千亿元游资的来龙去脉,彻底清除违规资金。“这也是挤压股市泡沫的重要途径之一”,刘纪鹏认为。

  还有的专家表示,违规资金进入股市为股市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引入了不公平竞争,甚至是对股市的操纵。著名经济学家房汉廷指出,正常的股市资金是可以测算的,但违规资金就难说了,它往往出其不意地进入或撤出市场,造成资金的波动,出现超买或超卖的现象,而其惟一的目的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牟取尽可能多的暴利,这难免使股市产生大起大落,这就很容易出现对股市的欺诈和操纵。

  清除违规资金真要出手了

  如果国家真的要着手调查并清理这些违规资金,无异于是对股市的一次“大抽血”,是对证券市场的“当头一棒”,但对银行而言,这是无奈却又是最明智的选择。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严禁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客观上会使股市走熊,但却能够降低银行风险,有助于保证金融安全,也有利于快速减少股市泡沫。最主要的,市场的低迷将使上市公司“圈钱”不易,至少不像现在那样肆无忌惮,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众所周知,中国证券市场有“见光死”的现象,也就是每当监管部门真的要管股市时,股市就会出现一管就跌,见光就死的现象。对此,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曾经尖锐地指出,中国证券市场长久以来存在的“一管就死”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太多非法资金流入了市场,由于这些钱都是别人的——即所有权不归证券市场上运作这些资金的人,而运作这些资金的人在进入股市的时候是没有成本的,惟一称得上成本的就是被监管层抓到的成本。在监管力度不足的时候,实际上近几年来这一成本也很低,于是这部分资金便有机会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从2001年开始,中国证监会加大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一些违法违规资金由于被抓的风险增大,开始退出证券市场转到别的地方,从而导致今年行情比以往小了很多。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股市几乎已经在大量违规现象中实现了一种平衡,一旦查处违规,自然是打破了这种平衡,所以只要对股市查违规,市场就立刻有所反应。而股市违规行为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股市充满泡沫,所以这种平衡一旦失去后的直接反应就是大跌。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日前发布的《2001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制定一些政策措施,防止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一是要加强对银行与证券公司间拆借资金的管理,证券公司拆入资金不得用于证券交易;二是加强对股票质押贷款、证券公司担保贷款的管理,严禁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开办股票质押;三是鉴于目前企业挪用贷款进入股市的现象比较普遍,监管部门又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款风险管理,跟踪贷款的具体使用情况,加强贷款检查,按季或不定期分析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严防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四是加强对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管理,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无明确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五是加强银行对企业资金划转证券账户的审核管理。文/张晓玉

  挤出泡沫回归理性

  由于近期股市暴跌,虽然一些违规资金的离场会对行情的下跌有一定的作用,但我们还应该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有关查处违规资金的意义。

  过分投机是根源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相对偏低,投机成分过重,“三低一高”现象十分突出。致使社会上的各类资金(包括合法的、不合法的)均涌入股市进行掠夺式的投机。过大的泡沫是行情下跌的根本原因所在。即使不查处违规资金,价值回归也将是迟早的事情。

  挤出水分更理性众所周知,证券市场的投资应以价值为基础。真正的投资价值是应该使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具体表现为分红、派息。央行对违规资金的查处可以使一些过分扭曲的股价得以修正,可以促使整个市场以一种更稳健、更理性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不是为了获取短期的暴利而进行疯狂的投机。

  从通常违规资金的性质上看,从违规资金的运作手段上看,此类资金一方面不可能长期以投资为目的滞留于股市之中。另一方面通过操纵市场、信息欺诈等违法手段获取短期投机性利益成为违规资金的惟一目的。只有将这部分资金赶出股市,理性才有回归市场的可能。

  保护弱者为长远中国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几乎“股股有庄”。“跟庄”、“克庄”、“猜庄”之类的愚昧之词充斥市场。不但股评者言“庄”,中小投资者谈“庄”,就连一些有些品位的人也似乎“口不离庄”。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中小投资者往往是被掠夺的对象。以跟庄等手段去引导投资人获利,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低下,极其不自信的操作策略。

  我们知道,大凡所谓的“强庄”、“大庄”,没有不涉及违规资金的,这些资金一旦被查处,“庄股”自然会受到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只有在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中,在一个理性投资的市场中,中小投资人才可以安心投资。承受的是市场自然的风险,承担个股的经营风险,才不会去无辜地承担“庄家”操纵的风险,获取的是国民经济长期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收益,而不是“庄家”操纵的“刀口之血”。

  一个没有“恶庄”横行的时代,才是中小投资者理性投资的时代,也才是中国股市真正步入“大牛市”的时代。

  挤出泡沫,回归理性,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如何在具体操作中更具艺术性也是中小投资人所关心的。文/何岩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绝杀胜 卫冕冠军出局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审计长讲秘闻:刘志军案上报前沉默1小时
  • 科技谷歌将推新款谷歌眼镜:适用戴眼镜者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解密:蒋介石晚年曾密约毛泽东访台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赵伟:贵州能否实现瑞士梦
  • 叶檀:世上已无计划煤
  • 朱大鸣:开发商不差钱 楼市疯过09年
  • 张五常:什么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