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报道,不管是严格按照证监会要求成立与运作的14家公募基金,还是成百上千家正在等待走到地面上的私募基金,都在经历一场变革,一种从外到内的逐渐更新自己的洗礼。来自国外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对中国基金的观点也许更具有说服力。
比利时富通基金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在欧洲是债市、股市的重量级机构投资者。它的资产管理业务重心放在全球化的基础之上。总裁田仁先生对中国基金追求自身收益的做法持有异议。
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基金管理人都应当给投资人带来一定的投资回报。而这一回报,是建立在对投资风险的充分的估计之上的。
田仁先生对基金管理人的定位是,基金管理人不是追求自身收益的回报,这不是基金管理人职业化的要求。真正职业化的要求是基金管理者为投资人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在富通管理公司自身没有单纯追求回报,而是追求在投资人的回报,和可以承受的风险确立以后如何做得最好。“这不是一个绝对值而是一个相对值。”
他认为,中国的基金管理,特别是中国部分私募基金管理,正在踏入一个误区。因为很多机构在这些基金管理公司的引导下,目前追求的不单单是保本,而且要求保证收益。
“如果要求资产管理保证收益的话,中国从一开始就不要搞股市,同时这种误区让人忘记了资本市场本身应有的风险,忘记了资本市场的最根本的意义。为什么有资本市场?是因为需要有带有风险性的投资!”
如果这一误区现在不能解决,对今后10年到20年时间内的资本市场,乃至中国刚刚兴起的基金业,不光是一个严重的损害,而且会让中国金融体系不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另一个误区在于基金管理公司和提供这些收益的所谓担保人,这部分人在杀鸡取卵。他们为了今天能够拉到客户,将明天的客户封杀在今天的行为中了。因为这样的操作,总有一天他们难以做下去,难以再回到对自己经营有利的方式上来。比如韩国早期的做法就是保证投资者的收益!韩国目前任何基金都难以销售出去,因为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基金不能保证收益就不再有购买的价值。”(亿融)《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07月28日第六版)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