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经济适用房开发规模骤降一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5日 09:59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 |||||||||
在政府部门和相关媒体的联手运作下,一年一度的长沙“春季房交会”开场锣声渐近。如同以往一样,“房产精英”依然要通过高尔夫邀请赛、面对面挑战赛进行一番热身。似乎是为了顺时而动,这些活动今年被冠上“和谐之趣”、“和谐之选”的新名目。 然而,不和谐的声音也在悄然之间接踵而至。“政府不会听任房价滑落”的论调,正以部门报告、官员言论等诸多形式演绎出花样不断翻新的版本。
今年1月,长沙市房管局正式对外公布2004年长沙房地产形势分析报告,指出,“房地产业已成为拉动长沙经济不断发展的支柱产业”,预计2005年“需求和成本将促使房价继续上涨”。 针对房贷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将会如何影响长沙房地产业这一问题,房管局负责人“乐观”地认为,房地产业的“地域概念”很强,长沙房价这几年虽然也有一定的上涨,但涨幅并不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息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对长沙房地产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长沙房地产还有很大的空间”。 另一位负责人最近强调,对于房价上涨应该“辩证理解”,不能断章取义,“房地产有其鲜明的区域特点,不同城市情况不同,在宏观调控上不能采取简单的一刀切的措施”。 据此说法,国家一系列调控政策仿佛针对的不过是东部沿海城市,与这一“地域概念”以外的长沙相距甚远。 富有意味的是,政府官员提出的“地域概念”和“区域特点”相当奏效。有消息称,在长沙房价2004年上升将近11%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新推出的房源价格仍在继续上涨。业内人士估计,至少5%的涨幅已经完成,“出于对房价将继续上涨的预期,需求井喷也就不难理解”。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泡沫或将发于昏昏之时。地方政府的托市心态表露无遗,似有与泡沫相攀比的势头。 今年3月,湖南省建设厅决定大幅度减少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今年计划建设100万平方米,总规模比去年实际建成的310多万平方米减少三分之二。长沙市经济适用房的开发规模今年将控制在50万平方米左右,不到去年建成110.74万平方米的一半。 在中央政府一再强调“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之时,是什么因素在诱导长沙乃至湖南骤降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 长沙市有关部门的一份分析报告称,由于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非市场化运作商品房的存在,长沙住宅供应市场化程度不高,由此“影响开发商的投资热情”,“不利于吸纳外来投资,也影响了城市的投资环境”。 作为一个尚欠发达的中部城市,长沙市政府部门“以商为本”引导房地产市场,显然在思考层次上出现了错位。有关人士分析说,如果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土地和报建费应该优惠,势必减少政府的收入。 与中央政府今年的调控重点由抑制投资转向抑制需求的新思路相比,压缩经济住房建设规模简直是在背道而驰。如此迎合“开发商的投资热情”并试图附带“经营城市”,自然可以人为制造出大量的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旺盛,房价稳中有升”的想像。 事实上,楼市调控直接考验地方政府的风险意识和大局意识,其行动也将直接影响下一步中央调控政策措施的走向。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从源头来说是土地政策问题,从“闸口”上说是金融政策问题,宏观层面的实质影响则是经济过热、金融风险、民生不稳和政府诚信危机。如果地方政府坚持所谓的“辩证理解”,房价的泡沫还有可能继续膨胀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