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俪华
十年前在上海创下收视奇迹的电视剧《孽债》,再度创下收视纪录,这是记者昨天从东方卫视获得的消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月28日开播的第二天,该剧收视率就从1.5%跳升到了2.9%(AC尼尔森数据),这是今年以来卫视黄金档电视剧的最好成绩。
由于故事以上海知青为主角,该剧当年播出时让无数上海人夜夜守候,《孽债》制片人蔡永瑞昨天告诉记者,这部戏当年就创下了两个纪录:42.62%的收视率,不仅在当时,直到现在也没有哪部戏打破过这个纪录;另一个功劳是,该剧开了国内电视台晚间电视剧两集连播的先河,“记得是播到第6集的时候,电视台在观众的强烈要求下改成一天两集。也就是从这部戏开始,电视台才有了黄金档电视剧两集连播的概念。”蔡永瑞告诉记者。
这次《孽债》重播前,有人认为,当年的热播与其真实还原了一代人共有的痛楚息息相关,如今事隔十年,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场景画面都难免老旧,加上没有时下众多热播剧所追捧的大场面、大明星这些条件,因此担忧该剧已经不符合观众的口味了。对此,卫视方面的看法却恰恰相反:“观察近期的国内电视剧,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盲点———古装剧、警匪剧多,而贴近现实生活、体察民心的作品很少。选择《孽债》就是想追求一种回归,相信老百姓还是会喜欢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演赵友亮昨天在回忆起当年的表演时,对整个剧组的“真情”态度记忆犹新:“我记得是大热天拍的,大家都很投入,为了一句台词,一个场景,反反复复地研究,不管再累,只要是导演觉得效果不好,大家就推倒重来,没有一句怨言。”
制片人蔡永瑞也表达了与播出方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孽债》重播能够再度创下高收视,与时下观众对“真情”的“饥渴”有直接关系:“现在韩剧情节再拖沓,对白再‘婆妈’,可在国内观众眼中却如此受欢迎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贴近生活,有个‘情’字在。可惜,现在很多电视剧围着‘钱’打转,似乎没有大制作、大明星,这个戏就根本不值得拍。看久了这些布满套路的‘假戏’,观众当然会腻。还有就是现在人的心态变得急功近利了,也是‘真情戏’变少大原因。当年在云南拍《孽债》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戏里也没有绝对主角,就是一个团队,大家抱着把戏拍好的想法,辛苦磨出来的。要是拿到现在来拍,有些人一听说没有高片酬,还要到那么苦的地方拍,又不是绝对主角,肯定立刻掉头就走。制片方也是这样,不是大制作,没有大牌,就没有人愿意来拍。”
主创人员的这份真情付出观众的确看在眼里,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小姐谈到,虽然上班的关系不能每天守在电视机前,但有因为家里老人会看,自己有时候也会陪着一起看:“现在制作粗鄙的武侠剧随处可见,造型丑陋、剧情没有可看性,演员表演又做作,相对于这些戏,我宁可选择《孽债》这类贴近现实的作品,比如最近的《结婚十年》、《妻子》这些都不错。”
“80年代”的刘先生则表示:“无意间看到说上海话的戏,感觉很亲切。
其实对情节没有很大兴趣,主要是看场景,原来上一辈曾经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过,让我很好奇。它当年那么热主要主题触动了当时的那群人,如果这类风格的戏要激起我们同样的热情,那最好是讲一些与我们的生活贴近的故事。”
相比较“真情告急”的国产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黄手帕》等现实题材韩剧近年来在央视8套的播出则创下超高人气。来自央视索福瑞的数据,2003年冬天,《看了又看》前四部在上海的收视率从0.4%到0.8%、1.2%再到1.3%,一路上扬,最后的“团圆篇”收视率更是到达1.8%;而《人鱼小姐》从去年4月5日开播时的0.3%直线上升到了目前的0.9%,收视份额的调查显示,在23:00到凌晨1:00的深夜时段,全国每100名观众中,就有10人在收看该剧,这样的成绩在深夜档剧集中相当罕见。
有趣的是,时下不少电视人却因此把观众的这种“审美疲劳”归咎于韩流来袭,而在蔡永瑞看来,《孽债》的热播恰恰是这种“恐韩症”的一剂良药。“你仔细研究一下韩剧就会发现,像《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人鱼小姐》、《黄手帕》这些热播剧,没有一个是大制作,场景无非是从卧室到客厅,故事和人物也非常简单,为什么中国观众如此喜欢?就是因为它真实,讲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些东西不仅我们当年的《孽债》里有,很多戏像《儿女情长》、《蹉跎岁月》这些过去的热播剧中也都有,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大可不必自卑,问题主要出在现在很多人走进了大制作、大明星的误区中不能自拔。”
来源:《新闻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