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牺牲摇滚乐本身的前提下,摇滚乐及其杂志可以也必须成为一个产业,惟其如此,才能在现实中站稳脚跟
□ 本报见习记者 杨时旸
摇滚乐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也开出了些琐碎的小花,我不得不说,在中国目前的情
况之下,摇滚乐杂志就属于那些小花之中的一朵奇葩。
凭借着中国摇滚乐所出产的唱片以及培养出的乐迷,杂志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生存上的艰难:第一,市场瓶颈,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摇滚乐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市场,没有足够支撑杂志正常运作和生存的乐迷及读者群,杂志自然就很难正常发展;第二,制度门槛,在当时的情形下,让一份国家刊物去关注摇滚乐毕竟不现实。
随着摇滚乐的发展,关注于此的人们逐渐多了起来,有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开设了有关摇滚乐内容的版面,开始从媒体的角度审视和注意这种音乐形式。也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摇滚乐的媒体阵地,随后逐渐出现了以纯粹介绍摇滚乐及其周边文化的专门类型的刊物,比如号称“中国摇滚第一刊”的《通俗歌曲》等,随后由于各种风格潮流的摇滚乐被接连不断的介绍到国内,从而才出现了更为细化的,按照摇滚乐不同风格而出版的各类杂志,比如《重型音乐》、《歌特时代》等。
从运作模式上看,目前国内所出版的各类摇滚乐杂志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因为完善的市场机制并未成型,所以在具体运作时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对此,有的杂志则采取小成本运作的方式,有的则借助于出版集团的资金支撑。
总体来说由于摇滚乐及其周边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都没有完全打开市场,所以在基本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存的期刊业,摇滚乐杂志不得不剑走偏锋,以数量求生存,靠发行量吃饭。
这当然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要想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就必须努力保证刊物的质量。从这个角度讲,商业上的不利因素反而成了激励和保证艺术性的动力和基础。
摇滚乐杂志之所以被大多数人认为是“非主流”杂志,是因为相对于普通的娱乐刊物来说,其受众面相对较窄。摇滚乐本身就具有某种反主流的文化情结,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性格上的不从众致使其受众面不可能宽。
摇滚乐刚刚落户中国时,各界对这种音乐的出现大多抱有抵制、怀疑,至少是观望的态度,这就使摇滚乐从一开始便在大多数人心中留下了“怪异”音乐的错位定向。中国摇滚乐在起跑线上就有了偏离正轨的迹象。随着其行进速度的加快,其错位有增无减。
从现实角度来看,要想真正在中国把摇滚乐及其精神“发扬光大”,要做的绝不是喊虚妄的口号,而是实际操作。这种操作绝不能以牺牲摇滚乐本身为代价,否则就会使摇滚乐落入另一个荒谬的洞穴而走向反面。摇滚乐可以也必须成为一个产业,才能在中国真正站稳脚跟,也只有在具备了这种基础以后,才有资格去谈论摇滚乐的推广和摇滚精神的普及。
仅仅凭借一些朝令夕改的理论和盗版统治下的唱片市场,是不可能改变中国摇滚乐的疲态的。
虽然“运作”这个词语包含了过多的商业内涵,但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摇滚乐目前所需要的就是完善的商业运作,而非凭空构建的乌托邦花园。
链接
《我爱摇滚乐》,一本锋利的摇滚乐杂志。以摇滚的视角关注社会生活百态,已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摇滚乐内容。以坚定的责任感背负起摇滚精神。
《通俗歌曲》,号称中国摇滚第一刊。是比较早的关注和介入中国摇滚乐的杂志之一。现在已经进入比较主流的运作模式。
《重型音乐》,一本以介绍中外重金属音乐为主的纯音乐刊物。装祯精美,内容厚实,是单一风格摇滚乐杂志中发展较好的一本。
《歌特时代》,一本以介绍歌特音乐和文化为主的音乐杂志。因独特的个性而备受乐迷关注,以自己的文字默默推广着这种号称“世上最唯美的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