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杨时旸
众多非主流摇滚杂志纷纷转向主流化运营,而以单一摇滚风格为办刊基础的杂志,其生存状况就更加艰难了。2000年在北京创刊的《重型音乐》杂志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短短5年时间,《重型音乐》完成了从创刊到立足的质的转变,并在国内迅速确立其影
响。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非主流摇滚杂志未来的走向,笔者联系到《重型音乐》的编辑负责人之一陈曦先生,就有关情况进行了交流。
问:我们知道,摇滚乐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并不能算长,也并不成熟。在最初决定创刊《重型音乐》时主要是出于兴趣还是市场考虑?
答: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出于兴趣,市场也考虑到了,但并不是主要的。
问:首期印了多少?事先是怎么进行宣传的?《重型音乐》从一开始的装祯就非常精美,所以首期定价也比较高吧?
答:创刊号印了2000本左右。开始的时候也没做什么大型宣传,只是找了一些国内乐队联合搞了一场演出,算作发刊仪式吧。第一期的定价是35块钱,比较高,因为装祯确实比较好。
问:在创刊之初做过市场调查吗?比如说读者群,市场定位什么的?
答:也做过一些,主要是调查一下有关价格方面的事情,看看什么价位人们能够接受。读者群当然是喜爱摇滚乐尤其是金属音乐的人了,目前来看,购买人群应该在十几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问:这几年杂志发展情况如何?目前的发行量大概多少?
答:2000年到2003年初是发展最快的时候,之后就比较稳定了。可能是因为这几年类似的杂志不断增多,人们选择的余地更大吧。目前杂志的发行量每期在3万左右吧,不是非常固定,主要在一些大城市发行。
问:绝大多数主流媒体都是靠广告来赢利的,而对你们来说,这是一个薄弱环节吧?
答:没错。现在我们也有了一些广告,但由于风格所限,广告主要限于音乐和周边产品,比如乐器、服饰什么的。我们目前主要还是依靠发行量来维持正常运转。
问:在国外摇滚乐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目前中国的情况呢?
答:有些人可能认为中国人思想比较保守,但实际上保守的人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因为他所面对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事物。
问:对于未来,你们有什么计划和想法?是否会像其他杂志那样主动向主流靠拢?
答:虽然现在我们还是非主流杂志,但毕竟是一个媒体。我们肯定是想通过我们的杂志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所以必须努力做大。我们觉得所谓非主流并不是刻意追求与众不同,刻意把一个杂志作成只有小众才能接受,那绝对不是成功。真正的成功是既能让大众接受同时又不牺牲自己的个性。我们以后的打算是在维护好现状的情况下努力扩大规模,我认为读者群是可以培养的,通过我们不断增长的销量就能够看出这一点。我们也愿意和一些主流媒体合作,主要得找到一个相互之间的契合点,力求形成一种有规模化的成熟的运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