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智慧地打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4:11 第一财经日报

  赵岚

  从云南省牟定县到山东省济宁市,全国突然掀起了一场“打狗风暴”,而各大媒体上关于“狗患”的报道也此起彼伏,公众似乎感受到了周围的危险突然无所不在。很显然,狗的形象发生了转变,固然与现实少数地方的狂犬病蔓延有关联,但是整个“打狗”气氛的营造,显然与各地管理机关的积极动员密切相关。

  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政府部门当然责无旁贷,这里并不想在动物伦理与公共安全的问题上太多置喙,毕竟动物伦理的观念要获得社会的共识,还需要很长的路。所以在动物伦理与公共安全问题上作任何的争辩,目前而言,都缺乏强有力的社会共识。但是各地管理机关在“打狗”问题上的处置,是否在处理各方利益与权利方面都十分妥当呢?观察这次各地方关于“打狗”问题的处理方式,基本还是采取危机状况下的动员模式,即一旦当公共安全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胁时,动员一切行政力量来消除狗患。这种方式虽然看来十分有效,也能快速消灭公共健康威胁,但是从更长远利益来看,这种行为方式与方法未免显得简单而粗暴。

  事实上,这次满城争说狗患的背后,是我们在动物防疫以及喂养管理方面的制度与

执行力出现了缺漏。而一旦或多或少的狗患出现时,相关管理部门只好动用行政力量采取事后捕杀与惩治的方式——这种做法当然必要,却将行政执行的成本增加了,效果也只是突击性的。所以日常性的制度化管理应该引起各地政府的重视,让狗作为
宠物
进入各个家庭的同时,就已经享受到制度化的保障,而不是事后随意将其处置的命运。

  因此在今天狗患突然成为焦点话题的时候,公共安全与动物权利之间的观念之争或许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毕竟任何一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或把自己的价值凌驾于对方之上。问题关键在于,相关管理机关如何在事前通过技术性的行政手段,最大范围地照顾到公众的各方观念与权利。

  从今天来看,养狗涉及到公共安全问题,但是考虑到在今天这个转型社会条件下,养动物的很大群体是由于心理危机需要慰藉,因此我们在打狗时,还应该考虑到社会心理问题。这些都说明,养狗与打狗,牵涉到的问题绝非是非此即彼,而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系统建设。依靠动员式的方式虽然表面上解决了某些问题,但是它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系统中的全部问题,而这些都要依赖我们的管理机关拥有更高的管理智慧,才能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工程。

  (成庆 专栏作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