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追求健康饮食成为人们的时尚,于是各种“天然”标志的食品应运而生,销量要大大好于同类产品。但有关人员表示,所谓“天然”并没有经过认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经过国家认证的才是“绿色食品”。
大量食品标称“天然”、“纯天然”,让人想起大量服装电器言必称“纳米”、书籍杂志总标榜“波波族”。领域不一样,道理却一样,就是打个时髦的幌子,对上消费者的心态,卖高价获利益。
这种招数屡见不鲜,但又屡试不爽,肯定是有原因的。“创意者”们一般都死死地盯着最新的科技资讯和时尚风向,一旦出现什么打动人心的新概念,就要迅速地用到自己的产品上去。他们知道这就是一阵风的事,行家不久就会出来点破,所以能快则快,捞几天算几天。
被利用的“概念”要符合几个标准,包括时尚、新颖,最好一般人都弄不太懂,即使在字面上能弄懂,内容也要尽量含糊。当然,如果能和目前有国家认证的什么标准挂上点关系,那就更好了——就好比“天然”和“绿色”,在普通人心目中,这不就是一回事吗?
当然,现在人们逐渐明白,这不是一回事。区别就在于,“绿色”是国家认证的,“天然”是自己封的。可这种忽悠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被忽悠过多少遍了。
对付爱忽悠的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真相大白于天下,让消费者恍然大悟;对待那些忽悠得过了头,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厂家,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另外再制定些更严格的标准。可是就算这些事都做了,也未必能制止忽悠现象的发生,因为商家“打幌子”的心态是改变不了的。
新概念总是层出不穷,不可能一有新的说法,就去制定一套标准。所以,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需要人们脑子里绷紧一根弦,遇到那么“及时”的应运而生的“新”产品,多问几个为什么。当然,也需要管理部门多做点方便大家的事,比如查询行业标准的网站,能不能设计得方便一些、容易一些,让普通的外行人也能去查查,让那些习惯“打幌子”的商家再多点顾忌。
“天然”幌子被戳穿,但种种忽悠还会继续下去。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斗争中消费者会越来越明白。比如今天,再有人夸口自己的木地板是欧洲原装,估计就没什么人相信了。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