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乾县王村镇大王村是咸阳市命名的“小康村”。1996—2003年,8年中,这个村的村干部吃喝1999次,最多的一天竟“吃”了6顿。数额达百万元以上的“问题账目”装了整整一麻袋。他们把集体财产当成自家的“小金库”,招待亲友、人情往来等花费,都在村集体“报销”,无度的挥霍浪费,导致集体财产损失,村庄公益事业瘫痪。(6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当前,一些历时之长、数额之高、涉及人员之多的村干腐败现象不时曝光,难道此前真的就没有人发现其中的问题?如果当时“该出手时就出手”,也不至于最后村集体落下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损失。挥霍的过程,虽然是那些“腐败村干”亲历的,但是回头想来,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会感到后怕。几年,百万,他们一年的合法收入又有多少?
导致“小村干大腐败”案件频发的原因,对于村干自身来说,无外乎文化素质低下、平时又不注重学习、法律意识淡薄等。然而,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外界监管不到位,相关部门、上级领导以及该村村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装聋作哑、视而不见的态度,其实是在纵容小村干走向大腐败的深渊。
时下有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像“小康村”、“示范村”、“先行村”这一类村级经济比较好的组织,不管是公务活动还是非公务活动,领导干部都喜欢往那里跑。一来二去,经济交往多了,他们钻空子的地方也就多了。如果这要归根于社会风气不好的话,那么不止一个领导干部发现了身边村干的腐败苗头,放任自流,而不纠正、不查办、不惩处,与同流合污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面对村干腐败,有些领导出于情面不愿说、有些认为事不关已不想说、有些存在某种利益瓜葛不敢说。你不说,他不说,赤裸裸的腐败行为,无人过问、无人干涉,他们才变得肆无忌惮,越贪越深。
一个市领导、一个县领导腐败金额几十万、上百万,不足为奇,然而,一个村干,居然也能腐败到这种程度,就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了。他们权不大,但毕竟是有权的;钱不多,但毕竟是有钱的。我们相信有关部门查清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处理上,真的让人不敢恭维——态度黏、手腕软。如果村干们都能领悟出,腐败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他们能不贪吗?
也有一些村民喜欢做事后诸葛——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当他们发现本村村干有腐败苗头的时候,或许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事不关己,根本不闻不问。他们抱着不与反对者为伍、不与村干为敌的思想,反正“花”的是大家的钱。久而久之,村干们也就堂而皇之了,有的干脆不回避,因为没人来问这样的闲事。要是村民们面对腐败态度坚决、同仇敌忾的话,那也就没有百万元的下文了。
小村干大腐败,首先他们自己是罪魁祸首。但是从相关部门到上级领导再到村民,对于腐败行为,不对立、不愤怒、不斗争,那就是在纵容他们。腐败当然要付出代价,纵容腐败同样会有血的教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