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汤圆无须与洋玫瑰PK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5日 11:17 红网 | |||||||||
今年的元宵节,与情人节相隔一天。除了花灯的热闹、团圆的情浓,有人说,元宵节也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于是,“土汤圆”与“洋玫瑰”,被人拉上了PK台。 一面是188888元的情侣餐,在上海滩豪华登场,一面是企业要给员工办一场“汤圆宴”,却找不到承办的酒店(2月12日《中国青年报》)。“元宵节为何不敌情人节”,就成了
没有情人节的时候,元宵节再热闹,也不过是吃汤圆、闹花灯、舞狮滚龙接财神……虽然汤圆可能甜得发腻,花灯也只能辉煌在蜡烛、油灯时代,而滚龙舞狮到了家门口,是要靠红包打发的……这一切都架不住好容易盼来一个节,容不得你不变着法子找乐。等到时过景迁,只能抖落出汤圆、花灯和舞狮滚龙的元宵节,无法不走衰。忌糖忌油的人越来越多,汤圆的市场必然越来越小;霓虹灯、音乐喷泉相继登场,花灯早就成了“落花流水老宫女”;滚龙舞狮进了城,恐怕也进不了保安把守的小区大门。尤其是传统节日曾被当作“封建文化”加以清除,动不动就讲“与传统进行最彻底的决裂”,像我这样的城里人,生活了半辈子,几乎就没过过元宵节。 在民俗家的眼里,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基因载体。在许多传统节庆都消形匿迹的时候,生机尚存的元宵节,就格外弥足珍贵。谁让春节受到了圣诞的挑战?谁让中秋随着月饼的不讨彩而渐行渐远?如今到了情人节的当口,元宵相形而“冷”。于是,就有了“保卫”之说,就有了“土汤圆”与“洋玫瑰”的PK。 其实,“土汤圆”强调的是群体,“洋玫瑰”张扬的是个性;“土汤圆”重在满足物质需求,“洋玫瑰”重在满足情感享受;过完元宵才算过完春节的老皇历,随着7天长假一过就须上班,成了明日黄花;越是分离越需要思恋的有情人,则需要一个情人节来传达情感。它们可以共存,无需排斥。民俗学家只说“母亲节”补充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空白,其实,情人节也是一个空白。“七夕”只是女孩“乞巧”练习女红的节日,扯上鹊桥相会,也只证明爱情惨遭了蹂躏,实在不宜用来祝福爱情。元宵也不过是个灯节,有了灯火,便于夜行,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热闹;青年男女以观灯为借口,才有了元宵之夜的“人约黄昏后”,并不专为爱情而设。非要在一个被“灭人欲”阉化过的国度找什么“情人节”,实在有些荒唐与滑稽。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文化和谐,来自于文化多元。对所有优秀文化,既要有继承的责任,也要有接受的胸襟。多一个节多一份商机,多一个节多一种期盼,“土汤圆”照吃,“洋玫瑰”照送,即使元宵节与情人节撞到了同一天,也不妨吃完“汤圆”再送“玫瑰”,有什么理由非要PK呢? (稿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