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消费-民生评论 > 正文
 

不时不食话鲜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3:32 21世纪经济报道

  关志泉

  春暖花开,又到了广东人喜爱的各种“海上鲜”渐次登场的时节。

  海鲜的“鲜”,定义当然是活生生的“出水能跳,入水能游”。任是哪一种活蹦乱跳的海鲜,只要用最简单的烹调方法,例如白灼或清蒸,其鲜味已能超越任何调味品,令人毕
生难忘。

  而要做到“鲜”,首要秘诀当然是“不时不食”——就是一年四季都拣选最适宜当季气候的食材进食,或者每到一个地方,都选取最适宜当地生长的食物进食——这是我们的祖先从很久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智慧,也是美食家们一直遵循的不二法门。

  说到海鲜,不可不提我特别喜爱的——虾。

  虾虽算得上是海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却以其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水域以及不同的烹饪方法而千差万别,味道有鲜有淡,口感有爽有实……至于品尝各地鲜虾的学问和讲究,更是“博大精深”,堪称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文化。

  众虾之中,以日本的牡丹虾最深得我心,味道较别种虾甘凉清甜,且富丰润口感,爽口无渣,因而生吃最佳,能吃出满口甜香。

  牡丹虾来自深海,渔民为免它氧化变色,虾未上水已经先进行急冻处理。

  坊间最常吃到的牡丹虾有来自日本、俄罗斯及加拿大的,当中以俄罗斯牡丹虾最为鲜甜,甚至连虾头也不带半点腥味。

  另一种凤尾虾,尾红身黄,口感也非常好,可是细小的凤尾虾的味道较其它虾淡。

  体形足足有手掌般大的虎虾,虾膏特别多,肉大而入口爽甜。虎虾之中的“黑虎虾”,弹性佳且口感鲜,拥有小巧可爱的外形,经常被作为寿司店的高级食材,有“蝴蝶虾”的美称。

  皇帝虾则主要产在台湾西南部及澎湖海域,栖息于0-80公尺水深之沙泥或底质海域。最大的体长约19厘米,一般长度为10-16厘米。其特别之处在于肥美肉厚,甚有“皇者”风范。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不少渔民均养基围虾,需要在河套引水。可是现在水质受到污染。现在基围虾主要分布于斯里兰卡、马来群岛、香港、

马来西亚、台湾及日本等地。基围虾不但具有鲜美细致的口感,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具有明目补钙的作用,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及矿物质,经常食用对人体非常有益。

  九虾的外壳比较硬,有一截截的花纹,淡黄与浅褐相间,共九节,故又称为“九节虾”。九虾的硬壳虽然总让人感觉难以“下手”,但其肉质爽脆的特性却是别的虾比不上的。

  这几种虾我都非常喜欢,但它们各自的产地和特性的如此不同,要用怎样的方法烹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色?

  论虾的菜式,香港最地道的实在非“港式白灼虾”莫属,就是把活蹦乱跳的鲜虾直接放入白开水里烫熟。这是最简单的烹调方法,吃时只要蘸些秘制的辣椒豉油,已能带出虾的鲜味来。

  白灼的方法固然适用于很多品种的鲜虾,但其中又以“白灼九虾”最叫我念念不忘。九虾肉质爽脆无比,而它的壳比较硬,若以椒盐炮制,则难以入味,因此行内人都认定它是做白灼虾的最佳选择。

  吃白灼九虾,只有香港的流浮山这一处,在别处难寻。这种虾十分难“伺候”,上水后,它会吐出分泌物,令自己死亡,所以养此虾的人必须常换水,冲走分泌物,以防它“自杀”。

  日本料理中,常见牡丹虾的踪影,尤其是用来做刺身,最能吃出那份鲜甜味。最近吃过两道用牡丹虾做的菜式,一是“Sizzie”(用滚油灼),一是“Tempura”(天妇罗),是刺身以外的另类选择。

  我比较欣赏牡丹虾Sizzie,视觉、听觉与味觉的享受俱备。捧出来时原是牡丹虾刺身,师傅会即场淋上滚油,随即发出“滋滋”声,看见原本的牡丹虾刺身变成半生熟,即可上碟。虾头则炸过后才上碟,连虾脚也可一起放入口中细嚼,非常甘香。

  吃泰国菜,冬阴功汤外的泰式生虾是我的必然选择。前几天我去了一间出名做新派泰菜的餐厅吃饭,

厨师用了基围虾做泰式生虾,肉质爽嫩没有渣,配上一个用柠檬、鱼露及蒜茸做的酱汁,令味道更丰富。

  泰式生虾以外,餐厅还有椰青焗凤尾虾和泰中特产大虾鱿鱼,后者用上肥美肉厚的皇帝虾,用鱿鱼套在虾上,再配以香茅、洋葱、青

芒果及腰果等配菜,味道酸酸甜甜,也有辣的感觉,吃起来很刺激。

  至于铁板烧,也是近年颇为流行的吃法:最好用虾膏特别多,且入口丰厚的虎虾做食材。用刀把大只的虎虾起肉切件,虾膏与虾肉一并在铁板上烧,要注意不能太熟,否则会影响口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