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策漏洞引爆开发区婚姻大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20:46 《时代信报》 | |||||||||
北部新区人和镇附近的农民因新区开发而成为安置对象。一些农民发现了安置房中的政策“漏洞”,开始上演“离婚”、“结婚”大戏。在婚姻登记处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离婚的是傻儿,离了婚不再婚的是更大的傻儿。 今年1月,重庆高新区管委会新政出台,希望堵住其中政策“漏洞”。但这一举动却惹恼了一些村民。不久,60多名社员集体以政府“反复无常”为由,将其告上了法庭。
离婚率高达98%,当地人1.5万元高价寻求结婚对象 记者 邱敏 报道 喜气洋洋 孙子背奶奶去离婚 2月17日,细雨绵绵,重庆正遭受倒春寒侵袭。上午9点多钟,人和街吉乐村92岁的杨太婆,趴在孙女婿张海的背上,冒着严寒急匆匆地赶往人和街道婚姻登记所。但他们还是来晚了,办手续的人密密麻麻,早已排起了长龙。 在人群中找了半天,张海终于找到了他奶奶新婚不到两个月的配偶王老头,因为双方仅仅见过一次面,52岁的王老头问了半天才确认,双方便拿出证件去排队登记离婚。 杨太婆眼睛失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在搞些什么。她十分肯定的告诉记者,他老伴不是旁边这个人,而是姓陈,现已91岁了,呆在家里。 其实她并不知道,他的儿子和孙子早就让她和老伴离了婚,然后“嫁”给了江北这位王老头。“结婚”不到两个月,他们今天又来“离婚”,这已是孙女婿张海第三次背她来了。 “你们还来第4次吗?你奶奶和你爷爷还要复婚啊?”记者问杨老太的儿子陈老头,陈说算了,这么大的年纪了完全没有必要。况且,杨老太儿子和孙子自己一家大小的“婚姻”手续都还没有办完呢。 加班加点 婚姻登记排起长队 人和街道婚姻登记处只有两名工作人员,因为外面下着雨,10多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拥挤不堪,人群中从年轻人到8旬老人都有。在这长长的队伍中,存在着婚姻关系的各种“法律形态”:结婚的、离婚的、再婚的、复婚的。 记者在工作人员小邓的登记名册上看到,这些“婚姻关系”中的人员构成花样百出:相差年龄最大的有46岁之多,有老头和年轻女子,也有年轻男子和8旬太太。 杨老太的儿子陈老头已经年过六旬,有5个兄弟姐妹,陈又有5个子女。在儿孙的帮助下,杨太太和自己91岁的丈夫离婚然后再婚然后再离,而他的儿子陈老头和自己结婚40多年的妻子也离婚然后分别再婚,陈大爷的5个儿子全部离婚然后再婚再离。这不仅仅是杨老太一家的情况,人和镇第三批安置对象的家家户户几乎如此。 婚姻登记处的小邓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他天天加班办手续,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到天黑了还回不了家。人最多的是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广场上站满了人。一个工作人员一天要办理上百对“夫妻”的各种手续。 “我家的结婚证和离婚证已经有一大箱子了。”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说。 离婚方程式 政策漏洞变商业谋划 “这些人如此不厌其烦地离婚结婚实际上是在钻政策的空子。”人和街道社会处的李科长告诉记者。 据介绍,人和街道从2003年以来,分批解决“农转非”问题,给农民土地补偿,安置房屋。按照市政府第55号文件的政策:每人可补偿20平方米的房屋;离婚的家庭可以分成两套房屋,多的面积以700元/平方米购买;如果离婚后再婚,而配偶是城镇居民且无房屋居住的,还可以征购12平方米的房屋,价格为240元/平方米。 高新区人和街第三期安置办文主任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假设一个三口之家,按照人均20平方米计算,他们可以分到60平方米的房屋。如果离婚,那么他们可以分到两套房屋。一户为两室一厅60平方米,另外一套一室一厅40平方米左右,而多的出房屋面积,安置户则以700元/平方米的价格补缴,这样一来,离婚当然划算了,因为一套房子变成了两套,而多出的40平方米,购买价格为700元/平方米,成本只有近3万元,而40平方米的房屋在当地的价格约10万元左右。 更划算的就是双方再找一个城镇无房的人结婚,这样就可以以24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12个平方米的房屋,原来的夫妻均再婚便可以购买24个平方米。再婚后只有一室一厅的原配偶就可再分一套两房一厅。 如此算来,这个离婚的家庭就由一套两室一厅变成了两套,所给予的成本为3万+24240=35760元,如此算来,付出不到4万元的成本,可以拿到价值约14万元的两室一厅,轻松赚得10万元。 离婚率98% 拆家运动星火燎原 事实上,2003年和2004年的第一期安置和第二期安置的许多农民都没有搞清这个政策,只有少数人弄懂了政策“奥妙”开始假离婚。而这些人的成功为第三期的安置者开了路,后来又有人发明了假再婚。 搞懂了政策“奥妙”的农民奔走相告,他们认为无论是离婚还是再婚都是国家法律允许的,加上新《婚姻法》结婚离婚的手续简便,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婚姻运动”便开始在人和街道疯狂上演。 人和街道民政所李科长给记者拿出一份惊人的数据,第三期安置涉及4000多村民,2005年下半年离婚的1789对,结婚的564对。离婚率在98%左右,当时在婚姻登记处流行一句话:“不离婚是傻儿,不再婚更傻。”今年才过两个月,离婚的数字已经有400来对。 然而这还远远没有结束,以前办理证件的小邓一天最多办两、三起结婚,现在每天起码在40起以上。如此一来,派出所的家庭户数不断变化,就以吉乐村一个小小的7社为例来说,以前是123户,现在家庭户数是214户,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更新变化。 村民奔走相告 今天,你离了没有? 2005年11月,一些“如愿以偿”的离婚家庭开始寻找再婚者,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亲朋好友,但关键在于每个家庭全体人员“解散”后,又从哪里去找那么多符合条件的配偶。 据吉乐村的村民介绍,去年很多家庭要求找人结婚,只要是城镇居民且没有房屋,无论年龄相貌,统统拉去结婚。 起初,找亲戚朋友帮忙打听,后来一些有人际关系的人开始做起了“媒婆”生意,每介绍一个人费用是1000元,对前来结婚的男女要表示感谢,如果人熟可给5000元左右,人不熟就要给1万元以上。情急之下一些家庭甚至开出了1.5万元的高价寻找“结婚对象”。 据村民告诉记者,这一般都要事先约定好,房子一分到手就统统离婚,然后和原来的配偶复婚,大家协商一致后还要签协议。 一位村民是四口之家,儿子女儿均已结婚,父亲倒是找到一个朋友出了5000元的感谢费,而母亲女儿儿子均出钱去“买”。2005年,为紧急结婚的他们支出了4.5万元,但这点成本相对于能多分两套房子来说也算低廉。 弄懂了程序的家庭办起事来可谓事半功倍。一位村民告诉记者,快过年时他们打麻将都打不舒服,常常因为一个人接到电话,立即就和素未谋面的人结婚去了。当时村民之间见面不是问新年好,而是问“离了没,找到人结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