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来的故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8日 15:41 21世纪经济报道 | |||||||||
赵武平 寄居蒙斯特小镇那四个星期,部门主管哈特太太天天忙,走路跟旋风似的,可一到周五下午就像换了个人,一定会记着体贴地催我早早下班,免得错过开往周边城市的末班列车。她和我的房东汉穆尔特医生心里都清楚,我对出版社所在的热闹市井不怎么上心,有空儿更愿到别处平静祥和的小镇去消磨时光。
“不过,哪天也还是可以去看一下歌德故居吧。”想不起谁的好心交代,提醒我前一年秋末初抵他们的城市,在萨克森豪森街口的青年旅舍住了两个晚上,竟然忘掉专程过桥去河对面瞻仰仿佛近在咫尺的诗人旧家。我对那个神乎其神的地方并不陌生,记忆中《诗与真》的开篇恐怕永远不会模糊:“一七四九年八月二十八日正午,时钟刚打十二下,我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城诞生。我生时的星辰的位置是吉利的:太阳处在处女座内,正升到天顶;木星和金星和善地凝视着太阳,水星也不忌尅,土星和火星保持不关心的态度,只有那时刚团圆的月,因为正交它的星时,冲犯力格外显得厉害。月亮因此耽误我的分娩,等到这个时辰过了,我才得以出生。” 不朽诗人在所有德意志人心中的位置无可取代。到了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不会有谁过莎士比亚其门不入;到了歌德的城市,去他童年的故园走走,自是合情合理。可一年前的沮丧遭遇,却又让我对文豪的诞生地兴趣寥寥——仿古再造的“故居”,不去参拜大约也没什么可内疚的。遗憾的是,规规矩矩守着传说中莎氏生母卧塌的红脸英格兰绅士的风趣直言,彻底打消了我单纯又奇妙的幻想:故居除去底楼一块地板说是旧物外,别的所有伊丽莎白时期主体建筑和古董家具,没几样是十六世纪的原物。它更像是一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凭着古书中的几张版画,给惟妙惟肖地仿造了出来。生意头脑丝毫不逊夏洛克的斯特拉福人,物化“无形遗产”的本事真真不可小觑——“此屋为我建,进门先拿七镑钱”。乖乖奉上买路的银子,换来几页纸片方才看出门道:考古家没谁会迷信真真假假的故居,这幢由两座房子组成的旧宅,其实是一五九四年火灾后的产物。戏剧家呱呱坠地的旧屋,在那年的熊熊烈焰中灰飞烟灭了。 歌德故居会不会也是仿造的?往坏处想人家的宝贝,总是觉着有些刻薄。随它去罢,索性坦然上路,轻松踏访一过。豪宅果然比莎翁旧家大方气派:高大宽敞的四层楼,年头说是已有二百来年;古色古香的家具和摆设,也号称是当年的真件——一张站着写作用的书桌,有人说《少年维特的烦恼》就诞生在上面。贵胄豪门的无尽奢华,看在眼里心中并不激动,只是橱中杂陈的各式旧版《浮士德》,再度燃起了我对古籍收藏的嗜欲。还好,斯特拉福倒胃口的霉气总算没有再现。赶乘郊区地铁的返途中,心头暗自添出了庆幸。 晚餐开了一瓶红酒,笑谈佐餐的当然是我的见闻,汉穆尔特却笑得有点儿和往常不同。我开始起疑,担心看到的同他孩童时所见并不吻合。 “哈哈”,一边啜饮,一边听我讲述见闻的他笑了,笑声大得叫我直发窘。“你真是粗心哦,那儿难道没人告诉你,歌德家的老房子五十多年前在盟军轰炸中报销了吗?对了,对了!你听不懂德语……” 耐心的心理医生笑容里似乎透着无奈,他没有忘记调侃:就连歌德故居中看上去古得可靠的家具,原物也在好些年前给买遍世界的日本人打包收走,通通搬到他们的私人博物馆中去了。听明白了,好像兜头又给泼了一盆冷水:文化遗产的模仿再造,天下概莫能外啊。 “那些富人心态真奇妙”,汉穆尔特医生爱开玩笑,一说日本就要拿我逗趣,看我周末到处乱跑,就猜我是否和那群腰包鼓鼓的东邻一样,“想半个月就踏遍整个欧洲大陆”。 我茫然失措,不知如何应对。许多德国人眼里,中国人和日本人实在没分别。何况,遍吹文化保护风的神州处处,仿来的故居又何止一处?我更没雅兴告诉汉穆尔特,在我家小镇北面,如今高高树起了一面巨型招牌:“李商隐故里”。 识文断字的故乡街坊看来,玉溪生无疑就是“中国歌德”;但十年前他却是邻县口口相传的文曲星。后来几个北京的唐诗专家,凭了《怀庆府志》中的李氏祖茔位于“雍店之东原”和“清化北山下”等几行字,就把他的籍贯今址换了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