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映荃
城乡居民沟通指数总体得分及格
人际交往开支,城镇居民比农村高出近70元
亲戚圈在获取经济利益方面明显高于其他职能圈
日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城乡居民沟通指数的总体得分为66.84分,人们的主要沟通模式是在亲戚朋友的小圈子里打转转,饭桌是社交的主要方式。
该报告指出,以百分制衡量中国人的沟通指数虽已及格,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人们局限于“亲缘社交”;手机、电脑等沟通工具的多样性给中国人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经济水平的差异仍是城乡居民之间沟通的重要障碍。
沟通意愿强,社交参与能力不高
中国人的“沟通意识”得分为74.74分,有着很浓厚的“交往兴趣”,但沟通活动能力弱,“沟通基础”得分仅为64.41分,而“沟通活动”的得分尚未达到及格水平,仅59.29分。
饭桌社交是社交主流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居民最普及的三种社交活动是聚餐、体育运动和卡拉OK。社交方式单一,“饭桌社交”是百姓最普及的社交方式,在3785名受访者中有46.4%参加过“聚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和卡拉OK也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交友方式,分别有13%和12.12%的受访者参加过以上两种人际交往方式。
“社交半径”限于亲缘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人际网络以亲戚为主,人均15人,占人际网络规模的33%;社交圈规模略小,人均为14人,占31%;同学圈和同事圈则人均9人和7人,分别占20%和16%。中国人的人际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熟人社交”的特点,在陌生的一般层次交往场合,人际沟通和人际开拓的能力相对较弱。
城乡居民沟通能力有差距
城乡居民的沟通水平有差距。农村居民的沟通水平最低为65.05分,略低于小城镇的66.51分,而与城市居民70.68分差距明显。
造成城乡差距的关键因素是经济能力、常用媒体类型和沟通工具类型。城镇居民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开支比农村居民高出将近70元;城镇居民几乎每周要看2~3次报纸,而农村居民一个月才看1~3次或几个月才看一次。城镇居民上网频率3.37分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71分;七成的城市居民使用过手机,而在农村居民中只有五成。
沟通能力越强,收益越多
中高层管理者和自由职业者是高端群体的代表,普通职员,学生,普通工人和个体工商户是中端群体的主力人群,而农民和无业人士是低端群体的代表。
个体沟通能力的高低与其从沟通中得到的实际收获成正比,也就是说沟通能力越强、水平越高,实际收益也越高。与中、低端沟通水平群体相比,沟通高端群体不仅在沟通中所获的社会认同感较强、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通过沟通还获得了较多的经济收益。
“亲缘社交”经济支持价值仅次于情感沟通
从沟通频率看,中国人交往最频繁的是亲戚圈,77.9%的人表示他们跟亲戚的联系较为紧密,与同事圈的交往次之61.8%,社交圈最弱48.3%;从沟通深度看,人们最依赖和亲近感最强的也是亲戚圈,近90%的人表示对亲戚感觉比较或非常亲近,同学圈和同事圈次之,对社交圈的心理依赖度最低。
亲戚圈在沟通情感、获取经济利益和事业发展方面均明显高于其他职能圈,这说明中国人的亲戚圈不仅承载了重要的情感交流功能,以亲情为基础的事业扶持及经济方面的利益支持也是其重要的价值所在。
高沟通水平群体更擅长“陌生人社交”
调查表明,中国居民在过去一个月内平均结识3个新人。不同沟通水平群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别很大。高级沟通群体在过去一个月内新认识了6个朋友,人际网络开拓增量是总体水平的两倍;而低级沟通群体只有1个,约为总体水平的三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