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羽绒服,我们马上会想到波司登,也许您不会想到,这个在中国羽绒服市场占有半壁江山的品牌,十年前还是个不为人所知的乡村服装加工厂。十年变迁中,波司登都经历了哪些成长的故事呢?
眼前这台锈迹斑斑的缝纫机是波司登档案馆里最陈旧的家当了。1976年,二十多岁的高德康就是凭借八台这样的缝纫机开办了山泾村服装厂,而这辆自行车也成了年轻的高德
康奔走于常熟和上海之间的交通工具。在这之后的十几年里,凭着吃苦耐劳,高德康和乡亲们像滚雪球一样,把一个乡村小厂变成了固定资产两千万元的羽绒服生产基地。然而直到1993年,他们的羽绒服还只是替人加工。
同期:工人:那会儿我们也不知道什么,就是拼了命的干活。
1993年底,高德康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原来的加工企业脱钩,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就是从那一年起,波司登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羽绒服市场上,然而一路顺风的高德康在94年的冬天却第一次尝到了被市场拒绝的滋味。2000万元的家当眼看着变成了仓库里的积压羽绒服。
高德康坦言,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市场的陌生。当时市场上已经有4000多个羽绒服厂家,鸭鸭、伊里兰等品牌已经是小有名气,而此时再和他们一样,生产只能御寒羽绒服很难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于是他们大胆转向了时尚运动系列,观念的小调整带来了市场的大变化,1995年,新款的波司登羽绒服一上市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并在当年登上了全国销量第一的宝座。十年来,波司登及其雪中飞系列品牌已经占据了羽绒服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波司登人对于名牌的概念也有了自己更深刻的理解。
同期:
名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他们每一次来买你的衣服,他的钞票就是对一个品牌的选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