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惠民政策点亮百姓新生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2:17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综合报道  

  编者按:神六升空的欢呼意犹在耳,2006年的脚步已悄然而至。我们为9.4%的经济增速欣喜,更为国内生产总值超15万亿元的成绩自豪。然而,以追求效率为主要动力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由此引发的事故多发、污染加剧、资源告急、贫富差距、看病贵、学费高、就业难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所幸的是,我国正努力谋求公共政策的福利转向,公平将不再被兼
顾。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关键之举。有如新年里灿烂的阳光,让几多疑虑的百姓备感温暖。愿阳光洒在您的脸上,更照亮您前行。

  安全

  为百姓生命扣上“安全带”

  新闻事件:11月27日,黑龙江煤矿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到12月2日,已知有166名矿工遇难。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矿难不止,流血不尽,泪流不断。矿工们获救的那一瞬,他们的眼中、脸上那种对生的强烈渴望深深震撼着我们。”

  安全现状:2004年,我国煤矿系统死亡6000多人,美国为40多人;我国道路事故死亡10万多人,居世界第一。

  中央决策: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卫生、危险化学品和交通安全等的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展望:从8月22日起,一场打击官煤勾结的风暴席卷全国,“铁腕”整治安全生产秩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按照安全生产中长期奋斗目标,到2007年,我国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将稳步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状况将得到扭转,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

  医改

  让百姓看病心里舒畅

  新闻事件:一位老人在哈医大第二附属医院住院67天合计耗资达550万元,11月下旬,此事经媒体披露后,中纪委等介入调查。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我们都在眼睁睁地等待结果”、“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我们的医疗体制。”

  医改现状:小病“大处方”、“滥检查”,卫生资源不足,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一些公立医疗机构追求经济利益,全国1.7万家药品流通企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中央决策: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投入200亿元,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展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明年将扩大到40%,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将得到进一步遏制;国家将落实必要的经费,支持乡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建设,为农民提供安全、廉价的基本医疗服务;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房价

  让百姓住得起房

  新闻事件:11月下旬,任志强在新浪中国地产创新论坛上辩论称:“品牌房地产应该有暴利”。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商人无利而不往,但房子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毕竟我们国家中下收入的人比高收入的人多啊!!!”

  房价现状:虽然回落,但仍在上涨高位上,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涨幅为8.8%。

  中央决策:加强市场监测,完善信息透明制度;控制投资性购房;鼓励普通商品房的建设和消费,加大对自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

  展望:随着中央稳定住房价格政策的陆续实施,房地产市场将朝着遏制投资、控制投资、引导合理消费、稳定房价的预期目标方向发展,投机性购房行为将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将会得到更多关注,房价将在更大范围与百姓对接。

  农民工

  让劳动者拿到血汗钱

  新闻事件:10月10日中午,辽宁省沈阳市3名被欠薪农民工,胜诉后仍拿不到血汗钱,当街出卖法院判决书。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到了连法院判了,还要沿街变卖判决书的地步,难道还要让它继续发展吗?”

  民工现状:农民工不能及时拿到工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但仍待根本改观。

  中央决策: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各类企业都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

  展望:让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钱,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国家有效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业主行为将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建和新建项目的拖欠将得到遏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环境将更加宽松。

  上学

  让孩子读书不再难

  新闻事件:云南省沾益县盘江乡考生邓欣今年考取昆明医学院,高额学费令其母李粉香上吊自杀。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中国大学收的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学费”,“贫困家庭被高额学费压得喘不过气来。”

  上学难现状: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比1978年涨了100多倍,实行收费制的高校上涨幅度更迅猛。

  中央决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加大教育投入,建立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

  展望: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将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财政性教育支出增长将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等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差、运转困难、教育乱收费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到2010年,全国“普九”人口覆盖率将接近100%。

  污染

  让百姓放心喝水吃肉

  新闻事件:11月23日零时,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车间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体严重污染,300万哈尔滨市民全线停水,直到11月30日,市民才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要真正关心环保问题,下大力度整治,这关系到亿万人民、子孙后代。”

  污染现状:全国半数海水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全国城市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仅有一半,工业危险物处置率仅为32%。

  中央决策: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着力解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

  展望:我国正进入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让百姓喝上洁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已经明确,到“十一五”末,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共识。

  门票

  让百姓看得起“风景”

  新闻事件:11月26日,洛阳龙门石窟免费开放,超过10万旅客涌进景区。洛阳市出动2000多名警察进行疏散。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政府真应该好好考虑人民的文化需求啊!”“要不是票价太高,要不是咱太穷,咋会有这事。”

  门票现状:近两年来,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多数涨价。高昂的门票让人“望景却步”。

  中央决策: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展望:让普通百姓看得起风景,享受更有质量的生活,给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百姓将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务;在农村,影院、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的普及,将把农民的传统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贫富

  让穷人得到实惠

  新闻事件:从明年1月1日始,

个人所得税工薪扣除标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600元。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少数富人合法致富,国家应当保护;但同时,对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利益,应当保障,使他们得到发展的实惠。”

  贫富现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统计,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中央决策: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强化对高收入人群税收监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政府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

  展望:政府将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国家财政支出结构入手,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惠及农民;今后,新增财力将重点投向农村、农业和农民,而且增长幅度还会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举措,也将加快共富的步伐。

  养老

  让百姓老有所养

  新闻事件:11月29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王遇仙拿着宁波各界的近10万元捐款赶往上海手术。此前,因贫困的家庭无力承担手术费用,14岁的她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绝笔信……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所谓的社会保障,应该保障整个社会群体,而不能只保障少数人,遗忘大多数。”

  养老现状:我国公共养老保障覆盖面仅占总人口的15%。农村人基本上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游离于社会化和共济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中央决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层次,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

  展望:随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国家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越来越多的人将过上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就业

  为百姓就业支起“保护伞”

  新闻事件:11月26日,2006年

公务员笔试开考,首次取消了户籍、身份等限制。

  百姓心声:(网民实录)“我们同在蓝天下,缘何不能共享阳光?那些‘只要本市户口’的招聘启事还会再有吗?”

  就业现状: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今后每年约1300万到1400万人需要找工作。

  中央决策:完善企业裁员机制,避免把富余人员集中推向社会;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完善对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机制;制定和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把失业率作为考核地方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

  展望:今后,企业不得集中将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国家将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指标体系,“十一五”期间,将新增4500万就业岗位。一些歧视性就业协议将被禁止,优化就业环境,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市场报》 (2005年12月19日 第二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