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卖身救母网帖获10万捐款 网络救助存规范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2日 20:01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12月12日专电 (冉发军、李永文) 近日,重庆西南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陈易在网上发帖称要“卖掉自己”,以换取对其病重母亲的帮助,很快,陈易的个人账号收到各地网友超过10万元的捐款。但随后,“声讨”她借此“骗钱”的帖子就出现在网上,并引发大讨论,还有网友自费专程赶到重庆调查“卖身救母”的真实性,一时间,网上争论不断,舆论沸沸扬扬。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求助帖子和信息,有的声泪俱下、有的感人肺腑,但如何判断这些求助信息的真实性,成了政府管理真空和社会管理的盲点。

  “卖身救母”帖惹争议

  前不久,一家网站论坛上出现了一则陈易以“卖身救母”为主题发的帖子--《卖掉自己救妈妈》。陈易在文章中称自己父亲在她11岁时因病去世,母亲去年6月也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卖掉了房子进行了肝移植。但手术后并发症让母亲极为痛苦,母亲为了不拖累她,数次打算轻生。专家建议进行第二次肝移植,费用估计要几十万。

  陈易最后说:“我宁愿卖掉我自己!甘愿毕业后无条件地为他/她打工,我用我的人格和尊严担保,这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为挽救病危母亲的生命而发自心底的呼声!”

  这个以“女大学生”“卖身”“救母”为关键词的帖子一经发出,马上吸引了众多网民的眼球和关注,引起强烈反响,不仅网友积极捐款,社会各界和一些单位也组织职工捐款。陈易的个人账号,很快收到各地网友超过10万元的捐款。

  但令人意外的是,网上随后又出现“声讨”她借此“骗钱”的帖子,特别是一些帖子“揭发”陈易平时穿的都是耐克等名牌的最新款,染个头发要上千元,戴副隐型眼镜都500多元等,完全不像其自称的家境困难。这些帖子的出现在网上又掀起波澜,尽管当事人和亲友不停解释,网友质疑的声音却越来越大。

  为探明真相,网名为“八分斋”的深圳网友与上海网友“金官人”10月初专程赶赴重庆调查。他们来到西南大学,通过10天的调查了解,先后与陈易本人及其同学、老师交流核实。“八分斋”回到深圳后,整理出数万字的质疑陈易“卖身救母”帖子真实性的报告,发在天涯社区网上。当天该报告被置顶,点击率超过2万,跟帖2000多条。一时间,争论双方在网上各执一词,争辩不断。当地媒体也纷纷派出记者跟踪调查。

  “网络求救”层出不穷

  陈易“卖身救母”到底是真是假,尽管陈易的母亲近日医治无效去世,陈易将剩余的捐款又全部捐出,这个问题至今还是一个悬疑,由此引发的网上争论也没有停止。

  有些网民开始声讨“八分斋”,批判他为“刽子手”,称“他们是不会顾及别人死活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所谓‘真相’比一个人的生命还重要。”“八分斋”则“冷静”应对这些质疑,称自己只是希望从机制上完善网络救助这个平台。

  尽管争执未了,但无论如何,“卖身救母”事件透露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即各种各样的网络救助越来越多,到底如何分辨其真伪?记者采访了解到,网络救助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诞生的新生事物,其积极意义无可非议。网友杨建民说,作为一种全新的联系方式,互联网的快捷广泛以及它的交互性是其它任何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当一个人的求救可以迅速传遍全世界,而且立即能得到回应的时候,网络救助就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功能。

  另外,互相帮助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推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往发生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往往是从单位、学校、亲戚朋友那里得到捐助,但这毕竟只是熟人圈内的支援,当这些资源不足以解决问题时,网络就发挥了独特的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作用。

  记者在网上键入“网络救助”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在难以计数的搜索结果中,每一条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有的是以特困生名义申请援助,有的是白血症患者的求助;有的是求助者本人自述其坎坷经历,多数则是由一些与被救助者素不相识的网友发起,在无数怀有同情心和爱心的网友参与下,这些网络救助演绎着感人的故事。

  一位网友评价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没有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大打折扣,由于信息传达及时、沟通顺畅,使得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援助机会,也使得网络美好的一面呈现在大家面前。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些网络求救行为,一位社会学专家说,很多街头乞讨者在假扮可怜博取路人同情,更何况是相互看不见的网上呢,这里面肯定有大量虚假内容。的确,在网络平台上,面对的是陌生人的捐助和信任,如何保护这种信任感,中国传统的互助方式已经难以给出答案。

  “网络捐助”亟待规范

  借用媒体影响,向社会寻求帮助,这是不少需要救助者获得重生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出现,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这种机会,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伸出援手。但是,因为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也容易让某些带有不正当目的的人有了发布虚假信息的可能。

  重庆一位社会学专家说,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在“网络救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它的可信度容易令人生疑。这样一来,“网络救助”在帮助人的同时,也充斥着重重陷阱。因此,每一个实施网络救助的人,还应注意考证其真实性,以免同情心遭遇被欺骗的尴尬。与此同时,针对网络救助的规模越来越大,网民缺乏鉴别真伪的手段等情况,应有专门的部门对网络救助进行监管,从官方角度帮助网民核实其真实性,这也是避免不法分子趁机浑水摸鱼的必要措施。

  在陈易“卖身救母”事件之后,不少网民发出感叹说,希望有一个机构,对民间个人捐款进行监管,定期公布账目,最大化地透明化公开化,这样当事人就不会再受到类似伤害了。据介绍,“八分斋”自称曾在网上组织过数十次网络捐款,其中七、八次金额都在10万元以上,由于受捐者自己或委托第三方定期在网络公布账目,同时组织者定期跟踪回访,因此都没有引起过大规模的质疑。

  此外,“八分斋”认为,网络救助还有许多具体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比如,有的受助者得到的捐助超出了所需,而有的人却得不到足够的救济。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没有一个中介组织起到蓄水池的作用,没有办法调节捐款以使捐赠到达最需要的人的手里。

  “八分斋”调查后指出,目前我国捐助行为的法律关系靠《公益事业捐赠法》来规范,但这部法律只适用于“公益性社会团体”接受捐赠的行为,私人要成立这样的机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八分斋”认为,正是由于慈善组织的缺位,导致了陈易事件的悲剧。而美国对慈善组织的监管则非常规范,非政府组织全国慈善信息局制定了慈善组织行为标准,每两到四年对全国的慈善组织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通过媒体和网站予以公布。慈善组织的透明度非常大,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去查账。这种形式的监管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在美国,慈善已经成为一种高度普及的大众文化。(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