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中国质检总局表示221种啤酒产品甲醛含量合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7日 10:39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 钊 实习记者 齐薇薇 北京报道

  蔓延的风波

  7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最新的“甲醛含量专项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对我国221种啤酒产品的检测结果显示,甲醛含量均低于0.9毫克/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
部对甲醛含量安全的标准。

  针对日韩等国对我国出口啤酒的反应,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安全局局长李元平说:“我们已积极与日韩使馆进行了沟通,日韩表示目前正要求国内官方检测机构对我国啤酒进行检测,尚未有进一步的结果。”

  但李同时表示,如果任由此事继续恶意炒作,对我国的啤酒出口影响将更大。

  此前的7月14日,在“2005中国国际啤酒节”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已经对外发表了一份“通报”,指出自两年前“甲醛风波”以来,我国主要啤酒出口地区对国产啤酒甲醛含量进行的检查中,“从未发现任何一种啤酒的甲醛含量超标”。

  一个原本是纯工艺的问题,却让整个中国啤酒行业遭遇了一场危机。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啤酒甲醛事件”有了加速蔓延的理由。

  7月16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又出面召集会议,除青岛、华润、燕京三大企业外,金威、重庆啤酒、珠江啤酒等企业也赶来参加,会议还邀请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希望借此机会对甲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内部的举报

  引人深思的是,中国啤酒行业每一次的“甲醛风波”都是业内人引起的。近日的甲醛事件就是缘起一位自称“啤酒研究人员”给《环球时报》等媒体写的信,信中再次提及中国啤酒工业使用甲醛当稳定剂的问题,并把此事与消费者的饮用安全直接联系起来,由此引发舆论的关注。

  而2003年的那次甲醛风波由深圳金威啤酒肇始。深圳金威借自身的“绿色工艺应用研究”结果展开宣传攻势,宣称自己是第一个不使用甲醛的国内啤酒企业。当时,啤酒生产过程使用甲醛并不是秘密,在国内宣传不使用甲醛、生产绿色啤酒的,金威也不是第一家。但是,因为金威的特殊地理位置,此事很快传到外界,美国和台湾地区为此加强了对进口中国啤酒的检查,一度使中国内地啤酒对台销量急降七成,青岛啤酒也因此被迫停留美国港口28天。最后,台湾有关方面检测了15个大陆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均在0.4ppm以下,属于安全范围(国际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甲醛含量≤0.9mg/L),才使中国啤酒出口转为正常。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目前,韩日等国也以国内舆论对甲醛问题的报道为由,提出对中国出口啤酒进行检测要求。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不太可能给中国啤酒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介绍,中国去年啤酒产销量近3000万吨,其中,出口只有不到15万吨,而且啤酒消费对保鲜要求高,所以一般企业都以近距离销售为主。燕京啤酒党委副书记丁广学也对记者说,去年燕京产销量288万,而出口只有8000吨。

  尴尬的工艺

  在2003年的甲醛风波中,国内很多主流啤酒企业已经意识到,用甲醛作为添加剂迟早会成为中国啤酒业的“软肋”,为摆脱被动,不少企业纷纷宣布自己“早就不使用甲醛”。

  据说自那以后,有一些生产混合澄清剂的国内企业,时常会以“啤酒工人”或“研究人员”的名义,给不同政府主管部委写“匿名信”,建议政府强制禁止使用甲醛。这些举报人的动机也许并不单纯是为了食品安全,更多地是为了“销售其产品”。

  但是,对于甲醛的使用问题,多数专家表示,被替代是迟早的事情,只不过目前还没有最佳的替代方案,所以“一刀切”地禁用甲醛还不到时候。

  使用甲醛本来是啤酒业很先进的工艺。上世纪60年代初,如何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在中国啤酒业内是一个难题。据程劲松介绍,1963年此课题被列为国家科研项目,而研究的成果就是“在糖化醪中添加麦芽量200pp-300ppm的甲醛,可延长啤酒保质期”。由于甲醛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延长保质期效果明显,很快就在啤酒行业内广泛推广,40多年来,几乎每家啤酒厂都在糖化过程中使用过“甲醛”。

  但是,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淘汰甲醛已经成了一种市场化的选择。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绿君就对记者说,欧盟国家出于环保和安全的考虑,最早严格限制了甲醛的使用,这迫使中国企业在出口产品上率先改变工艺。

  而外资企业的进入,更是将新技术直接带入了国内市场。生产经营力波、虎牌、喜力啤酒的生产商上海亚太酿酒有限公司的酿酒工艺师葛海菁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提到,“合资企业刚成立时,外国管理层很惊讶中国使用甲醛作生产助剂”,据他说,亚太酿酒公司1989年开始引进PVPP作稳定剂。

  目前,国内多数大啤酒企业基本用PVPP替代了甲醛,但还是有不少小企业在使用甲醛。成本当然是原因之一,PVPP材料的价格比甲醛要贵,此外,改变工艺也要更新设备,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投资。据葛海菁回忆,“当时亚太酿酒公司增加的设备、安装的系统就花了100多万元,如果更好的工艺则要几百万元。”

  “我们应该鼓励啤酒企业改进工艺,淘汰甲醛,但是,客观地说,目前,‘一刀切’地禁用甲醛还不是时候。”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高级工程师程劲松对记者说。

  不过,一篇报道就能引发波及全行业的危机也说明,甲醛问题在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视、绿色壁垒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命门”。正如杜绿君所说,这次甲醛事件也许是件好事,它可能进一步推动全行业尽快对甲醛使用问题得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